2023年韶关市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发布 2021-12-25 14:31:28 阅读 9164

一、 全市考试情况。

1、前50名理科文科。

二、 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断句题:

1、学生作答情况。

4分的题普遍能拿到2—3分。(错漏一个不扣分,2个扣1分)

2、复习备考建议:

断句的要领在于领会全篇(至少是全段或者全句)的大意,要告诉学生凡是能够表示一段完整的意思的地方或者能够清楚地表示语气的逗留、舒缓和停顿的地方都应该断开。

比如“命朝义”不能单独断开,因为语意不完整,未说清楚命令朝义做什么,所以应该在“命朝义筑三隅城”后断开。又如“命朝义筑毕”语意已经很完整,所以应当在其后断开;再如“未泥”是说“(朝义)未泥”,语意完整,也要单独断开;“思明至”是说“思明至(筑三隅城处)”,语意完整,要断开;“诟怒之”是说“(思明)诟怒之”,语意也完整,也应该断开。

第。二、翻译题:

1、学生作答情况。

6分的题学生普遍拿到3分左右。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1)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不能做到逐字逐句落实,只图个大概,一旦碰上评分点,便很容易失分。

比如有学生把“群下小不如意,动至族诛”译成“下属不合他的意愿,他甚至会杀掉下属的全族”,大意是没问题,但是“小”和“动”这两个词是命题者预设的评分点,很多学生都没译到。

2)很多同学对文言中的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依然不懂,这是基础不扎实的表现。

比如“史思明猜忍好杀”中的“忍”字,是很常见的一个实词,但是依然有同学未掌握,把它译成“忍心”,实际上只要代入原文串一下语意,便会发现这样翻译是不通的,应该把它翻译成“残忍”。

又如“人不自保”中的“自保”,许多同学认为现在我们也还这么说,于是便在做翻译的时候直接抄下来,不作翻译,其实高考题中的翻译题是要译得平白如话的,这个句子应当是宾语前置句,翻译的时候应该把它调整为“人不保自”,译成“人人(都)不能保护自己”。虽然命题者并未在这个地方预设评分点,但是万一设了,那么很多同学就不能得分。

3)现代汉语词汇量太少,导致翻译的时候找不到恰当的词去翻译。

比如“王亦不全矣”中的“全”字,有同学译成了“成全”,但是就没有想到,如果用“全”字来组词,还可以组成“保全”。

2、复习备考建议:

1)要强调学生今后的翻译一定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做到字字落实。

2)要强化文言基础,文言训练不要中断。

教师可带领学生重温经典课文,通过回归课本来强化文言基础;另外,教师也可以从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中精选出一部分给学生做限时训练,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对答题时间的把握,培养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老师可以在讲评的时候精心串讲,通过这样的方法带动学生温习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

第。三、诗歌鉴赏题:

1、学生作答情况。

7分的题学生普遍只拿到3分左右,得分还是太低。

反映出以下4个问题:

(1)答题格式不规范。从两个小题的答题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答题杂乱无章,没有层次,不会先点出手法然后再结合文本作分析,并指出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

(2)堆砌鉴赏术语,不能深入到文本中去解读阐释。有的学生,在一道题的答案里,句句都有术语,处处都是套话,但是却没有一句是能结合文本来阐释的。这样是不得分的。

(3)不重视文本、不理解文本。

例如第一小题其实应当是答,作者写柳絮和芭蕉是运用了比喻的写法。可是因为学生不重视研读文本,所以学生连文本中很明显的“梦如柳絮”中的“如”字,“愁似芭蕉”的“似”字,都视而不见,这样,答题的时候就写不到比喻了,只好随意扣顶帽子上去,比如“借景抒情”“虚实相生”什么的,然后便是乱说一通。

有些同学虽答到了比喻,可是因不理解文本,不理解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到底有何相似性,所以在结合文本阐释运用比喻的手法的时候,就说得不够清楚甚至是乱七八糟了。

比如有同学答道“柳絮像梦一样飘飞无定,芭蕉像愁一样卷起来”,如此作答,连本体喻体都没搞清楚,根本就没读懂文本。

又如,有同学答道“梦像柳条一样飘飞,愁像芭蕉这种弯曲的水果那样卷着”,柳絮和芭蕉为何物都没搞清楚,把柳絮等同于柳条,把芭蕉说成是水果,连常识都没有,诗意就更不懂了。

再如,有同学答道“作者就像柳絮一样飘飞无定,无依无靠,居无定所,漂泊流离”,学生没细看文本,诗中说是“梦如柳絮”而不是“吾如柳絮”之类的。

还有,有同学答道“梦就像柳絮,愁就像芭蕉”,本体和喻体间到底相似点、关联点在**,没点出来。

4)不懂得去琢磨题目中暗藏的玄机。

例如第二小题,题目中说“在这首诗的尾联,作者不问别的,只问……”所谓的“不问别的”实际上就是“不直接问故乡、家人;不直接抒发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那不直接,就是间接,间接问,就能够使思念故乡家人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另外对于故乡、家人的思念诉诸一栏红药,红药便成了情感的寄托物、具体而形象的载体。因此第二小题回答表现手法的时候,可发挥的空间是很大的,借代、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等都是可以的,能紧扣文本来阐释这些写法,言之成理都是可以赋分的。

当然出题的人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命制成“在这首诗的尾联,作者不直接问故乡、家人/作者不直接抒发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只问……”我想这是有考虑的,如果这样命题,那么实际上等于给第一小题透露了答案。所以考生在考场上就要懂得自己去琢磨题目中暗藏的玄机了。

2、复习备考建议:

1)要向学生反复强调答题的格式和答题的规范。

2)要提醒学生,把鉴赏术语记住了是好事,但是前提是要真正理解这些个术语,只有这样,在作答的时候才能够结合文本自圆其说。

3)要重视文本、理解文本。否则即使记下了诗歌鉴赏的所有术语都是没用的。深入研读文本,结合文本来阐释分析,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作答的基本思路。

我们老师不妨让学生做些诗歌翻译训练,经过字斟句酌的翻译训练,相信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会得到提高。

4)在理解诗意的前提下,学会揣摩题目中的话外话,弦外音。

第。四、默写题:

1、学生作答情况。

6分的题学生普遍能拿到四分或五分。失分原因:(1)学生背不出来。

(2)学生不理解诗句的意思而瞎背了一通,背得出来却写不出来,一下笔写便是错别字,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暖”写成了“暧”,“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啄”少了一点,“哀吾生之须臾”的“哀”写成了“衰”,甚至把“哀吾生之须臾”整句写成了“哀无声之虚欤”。

2、复习备考建议。

要充分利用早读、晚读、晚练、课前五分钟的时间,逐篇(首)默写过关,并定期印发默写检测题检测背诵效果。象《逍遥游》这样难度较大的,不能全篇默写的话,起码要能默写其中的一些名句。

很多同学背得出来,但是一下笔写就有错别字,很可惜。复习备考后期主要是要多对学生强调:准确的记忆基于对语句的意义的准确理解。

第。五、论述类文本阅读。

1.命题意图:选择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及整合文中相关信息的能力,简答题则侧重考查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归纳内容要点以及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2.得分情况:14题得2分以下的较多,15题得分较高,多数考生可得3分。

主要问题:14题做答时不能根据题干要求组织答案,而是仅仅简单照抄原文,出现答案与要求不能很好对应的情况,这是考生出现的最大问题。审题不严,缺乏相应的概括能力是失误出现的根本原因。

15题对题干的两问只作一问回答,也是不该出现的。还有就是,考生分点做答的意识不强,分点的角度不当,将原本一个角度的内容分为两点、三点来答,也是不妥当的。

3.备考建议:

强化分析概括能力的训练,将对文本整体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综合能力、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强化对文本中不同观点的梳理、辨析能力的训练。辨清作者的基本观点与援引的观点材料之间的关系,学会进行适当的比较辨析。对作品基本的态度倾向要能结合文本及相应的背景进行分析。

对文本中提及的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更要学会辨析和提取,因为往往这会成为命题的重点。

第。六、选考类文本阅读。

1、得分情况。

文学类与实用类的选做比例大约为三比七。文学类平均分大约8.0分,实用类平均分大约7.5分。

2、存在问题。

文学类:16.吕西安里歇是个怎样的人?请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

1)审题不到位,题目是“简要概括”答成了“简要分析”。

2)要点不全,遗漏了一些人物形象的特点。

17.说说题目“出乎意料的结局”指的是什么?

2023年韶关市物理试题 1

姓名班级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1 2011年5月8日 15日在荷兰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比赛所用的乒乓球是由一种叫胶棉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这种胶棉材料具有较好的 a 绝缘性 b 弹性 c 导热性 d 导电性。2 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板是由非晶态硅制成的,它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其主要材料是 a 磁...

2023年韶关市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第24题 第25题 南雄市中考化学评卷组 第24题 第25题 一 试题特点。1 试题保持了与往年中考试题的连续性。今年中考化学试题在题目的设置上,保留了部分有生命力的传统题,没有出现 难 偏 怪 的试题,给人以平和的感觉,保持了与往年试题的连续性。2 紧扣 课程标准 和 考试说明 注重基础性 试题命...

2019韶关一模试题

1 2013年12月13日,嫦娥三号成功降落月面前,悬停在月面上空拍照获取月面信息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a rs b gps c gis d bds 北斗导航系统 2 读 中国主要木雕分布示意图 图1 影响我国木雕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图1a 木材产地 b 木雕工艺 c 消费市场 d 劳动力数量。3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