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精析”教学法。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这就告诉我们,教学模式的内涵较为丰富、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方法,而且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适应模式要求的教法。在理论上.教学模式是从宏观上揭示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实践上,是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形成的教学程序。
今年,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强调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年级承担的是精读课文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熟读精析教学法”。
一、模式流程:
熟读精析”教学在以思维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其模式是:
定向自读―――精读精析―――感悟导行―――拓展延伸。
上述模式基本概括了“熟读精析”教学的阅读教学艺术。该模式中,定向——讲究激励性;自读——提倡自主性;精读——讲究情境性;精析——倡导**性;导行——注重实效性;拓展——主张积累性和针对性。
该模式“熟读”是学生行为,分“自读——精读——领悟读”,体现了学生以读为主的主动读书,由不懂到懂,到精读品味,到熟读成诵的过程。“精析”是教师行为,分“定向——精析——领悟——拓展”的顺序,体现了教师以导为主的教学,坚持辅之以导,做到“定向”,以导向;“精析”,以开窍,把学生引进理解文章的门和引上理解文章的“路”的过程;“导行”,则注重学生的品德,把育人作为终极目标;拓展则是学生行为,让学生把知识内化。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形成有机整体,是学生自主、自悟、自得的学习系统,是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训练,促进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二、模式目标:(每个环节应完成的教学目标)
(一)定向——自读。
初读课文,读通文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学生自读预习和教师定向指导来完成,包括两个紧密相扣的环节和主要完成两个教学目标。
两个环节是:1.激发兴趣,定向指导——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唤起学生的思维及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2.自读引思,了解意脉——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扫。
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其脉络,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如《桂林山水》课伊始,教师把形象再现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起来,借助录像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介绍桂林山水美的景色,在兴趣盎然中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在对课文“整体鸟瞰”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质疑,讨论: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
是按什么结构组织安排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读很通畅地解决了自已设计的问题,既让学生产生了学好课文的强烈愿望,又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了课文。
主要完成的两个教学目标 :
1.学习生字新词,扫除读音障碍,读通全文
初读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时边读文边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在读不通顺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完课文后通过自我拼读、查找工具书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对不通顺的地方进行多次练习,直到读通顺为止;然后在课堂时检查预习情况,这时,读文要求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可采用指名读、齐读、轮读等形式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读音的正确与否,纠正错误读音,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读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预习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较为直观的印象,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简明扼要地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学生自我概括,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成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 精读——精析,做到细读课文,读懂文本,深入体会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进行分析评价。教师的“精析”是教师要善于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教学内容敢于大胆取舍,善于突出重点。
抓住重点,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教法,用问题开路,引导学生精读细析,开拓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和语言的敏感程度。要体现多读少讲,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读讲结合的原则。学生的“精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精要,运用直觉去感受,通过说说,读读,议议,画画,想象等多种形式投入语言文字的训练,并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读出感情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这时,主要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1.突破难点词句,进一步读懂课文。
⑴理解难懂词语。学生细读课文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懂的词语,这时提倡学生用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我们主张先运用“猜想法”——根据上下文意思给词语作出最合理的猜想。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然后是小组讨论。最后才是求助于工具书解决语词。这样做能避免学生自己不动脑思考、过份依赖工具书的现象。
⑵突破理解障碍。在细读过程中,让学生找出读不懂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并根据课文内容自我或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2.理清课文脉落,初步把握课文层次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小学生能给课文分段,写段落大意,但它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课文的层次,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中可在学生细读完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写……及重点写……”的形式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疏理课文内容,能够把课文联系紧密的段落分成几大部分,简要说出大意。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这种形式分析课文条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层次及详略的全面把握。
3.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对课文深入的理解,感悟。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有些课文单靠对文中字词的揣摩,理解远不够深刻,这时要求教师能够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到阅读中来,边读文边想象。比如:在教学《海上日出》、《月光曲》等课文时,可先让学生调整情绪,闭起眼睛,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自己的想象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让呆板的文字叙述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画。
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如《凡卡》一文,由于作者采用了第一,第三人称交叉,叙述和联想结合,记事和写信穿插的手法,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之后,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教师抓住“我没指望了,我的生活连狗不如。
”这一画龙点晴之句设计问题进行读议,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1)问:文中几次写到狗?
哪些狗?凡卡觉得自已“连狗都不如”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带问题默读课文。
这一问把联想部分“爷爷守夜”、“砍圣诞树”和信的内容“学徒生活”、“莫斯科见闻”这些重点内容串联起来,具有较强的整体效应。(2)议:凡卡不如(爷爷身边的)狗,可以(成为富人家爱抚,无忧无虑);不如(莫斯科城里的)狗,可以(成为富人家的宠物,吃喝不愁。
)教师通过设计作业纸点拨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不仅联系上下文,而且从整个事件的内容联系中去考虑问题,既是一种严格的语言训练,又是一种更有深度的思维训练。(3)读:教师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入情地读读凡卡的哀求部分,品出其中之味,深化知识,这是绝望中的呻吟,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4.品读,感悟文本,体味情感
品读是指对文本有选择性、重点地深入阅读,也是“精读”的延伸,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段有选择地、深入地品读感悟,获得自己独特感受、感悟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常用的品读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引导品读
这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品读,教师可以参考课文后“思考·练习”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有目的地品文酌句,边读边悟,从文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课文《猫》时,可以首先出示第一个思考题,打开学生的话匣:
“我们经常能见到猫,猫在你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一至两个词语表达你对猫的独特感受。”学生发言踊跃,纷纷表达了自己见解。
接着我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老舍爷爷十分喜欢猫,在老舍爷爷的眼里,猫是一种既古怪又淘气的动物,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中看出猫的这些特点?”学生马上带着问题到文中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点点滴滴,并能在文中相关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看法,说得头头是道。
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记忆,积累运用词语,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效果比“填鸭式”教学大大增强。
(2)自主品读
这是指学生自主地感悟课文、领悟文章写作方法的阅读方式。
⑴指导学生学做眉批和旁批。可让学生在文中自由地找出含义深刻、感悟较深的语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见解,教给学生做眉批和旁批的方法,可引导学生根据“我知道了……我感受到了……我体会到……”等形式记述感悟。
⑵指导学生赏析词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认真评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评语——好在何处、为什么好。
(三)感悟导行
1.指导学生谈收获。学完一篇课文后,要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收获,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以“我知道了……我感受到……以后我该怎么做……”的形式谈感受、谈收获、抒情怀,逐渐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美读课文,表达情感,积累语言。在充分体会课文内容后,教师要反复。
指导朗读,品尝语言的趣味性和节奏感,强化记忆,让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装”进脑子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 拓展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设计,或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或拓展课外阅读,或完成综合性学习,或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 “熟读精析”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一)定向自读的实施模式:
1. 激发兴趣,定向指导学生预习。(1)自读课文5——8遍,边读边勾画生字词语,通过自我拼读,查找工具书扫清读音障碍,读通全文。(2)想:
a、课文主要内容,b、课后问题,c、师有意识的设问,生自己的疑问。(3)对于前面想的问题,已经解决,没有解决的都做上眉批或旁批,或简答在笔记本上。
2 .预习检查:1)分自然段抽读课文。2)在文中是否勾画出生字新词。3)是否已通过查字典,给生字注上音节,组词。
3. 为了让学生完整地感知课文, 课件情景范读课文,没有课件情景朗读,师直接范读。
4. 指导学生学习生字:主要让学生交流汇报,对重点的或者有难点的生字新词相机指导。
5. 把生字新词带进课文再次大声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6. 课后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2)反复读课文,想:课文主要内容和课后思考题。
这样,通过预习和第一课时的学习过程,真正地做到定向自读。)
第二课时。二)精读精析。
1.复习导入:1)读生字新词。2)释题。
2.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结合刚才的释题,想课文主要内容。2)抽答,不强求学生说得精准。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三读教学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目的。而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篇篇优美的范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怎样教学精读课文呢?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三读教学法。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 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目的。而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编写的一篇篇优美的范文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一 粗读课文 读通文本,了解梗概 粗读,日常生活中...
语文精读课文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高年级讲读课文 五读 递进式教学模式。范家园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一 模式建立的背景。语文课改已实施好几年了,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欣喜地看到新课改带来新景象。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 课堂的灵活性 多样性 多变性,使语文教学形式多样。但就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形式怎样变化,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