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雅银。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2024年第17期。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顺应教学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少学生一提作文便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在老师布置作文任务时便如临大敌,写完作文时便如释重负,这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写作时缺了一些东西,而学生在作文中缺乏的东西又往往体现了我们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缺乏写作素材。
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存在无话可说,无材可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基本上是天天在学校度过,生活比较单一,同时没有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缺乏独立深刻的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实现作文表现领域的个性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作为语文教师,应把这“三亲三问”落实到作文教学中。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的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一道精密的数学题,一个充溢人类智慧的音符,一朵美丽的鲜花,一颗洞察历史、雄视未来的恒星,都应该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让学生观察生活,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粗到细,由具体到抽象。观察得越细、越小,越能看出事物的本质,显示观察者独到的思维和发现。例如一个小小的针,从外形上看,它洁白明亮;从质地上看,它坚硬无比;从功用上看,在母亲手里,“游子身上衣”有它的奇功。
如此由物过渡到人,一篇美文的构思也就顺利完成。
充满个性的作文要以文化内涵、文学素养为支撑,而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博览精读。因而读写结合、注重积淀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既传统又新颖的写作教学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无不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无不呈现着摇曳多姿的艺术风采,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新颖的艺术手法,闪烁着个性美的光彩。阅读时,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作品的审美价值,探求艺术大师们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独到的发现和创造。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初探
作者 邱峰。中心校 仲兴中心校。参赛科目 教学 我自踏上工作岗位,一直在农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非常关注小学作文教学的发展。随着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新的课程标准在各方面也都倡导了新的理念,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极大地制约了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我认为农村...
作文教学初探
又是新的一年了。每次站在终点,回首来路,总会有几分惋惜,几分欣慰,几分沉甸甸的收获。曾经的困惑,艰辛地付出,逐步地摸索,进步的喜悦 种种感觉主要来自于作文教学。在这里,我就自己在作文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探索体会。我相信,语文教师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唉声叹气,觉得无事...
作文教学初探
说到作文,大部分学生一听到都会摇头叹气,对作文毫无兴趣。而老师面对文句不通,标点不明,错别字比比皆是的学生作文则是一筹莫展。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效率特别高,心情也特别愉快。做事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写作中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