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3”化学教学模式案例 钠的性质

发布 2021-03-07 17:29:28 阅读 9407

朔城区一中苏淑云。

2633”化学教学模式是我校首先提出的。“2633”化学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来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框架和程序。“2”是指两大原则:

依标施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优质高效;以生为本、和谐课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6”是指六大环节:学案导航、自主学习、合作**、展示交流、点拨总结、精炼拓展。

“3”是指三大特色:自主式、**式、大课堂。“3”是指三大目标:

让学生乐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会。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自觉的运用“2633”化学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打造有效课堂。以下是我的一堂研究课《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列举各种金属材料在生活、实验、生产中应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金属的重要性。高一的学生喜欢通过实验学习新知识,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尚有不足。故本节课将运用“2633”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并逐步建立起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的第三章第一节。钠这一节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钠是高中教材中第一个详细讲解的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单质,是在学生初三已了解铁、铜常见金属的性质基础上,深入地去认识钠的结构,性质与保存用途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自主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钠的重要性质,了解其应用,理解钠在实验室中保存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与交流,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的描述,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化学知识推导出可能的结论,初步提高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建立科学严谨实验态度;培养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

**展示】展示一幅夜晚城市街道两旁路灯的**。

生活应用】高压钠灯作为城市路灯的优点:耗电少,透雾能力强。

板书】钠的性质与应用。

展示】一个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试剂瓶。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钠的状态,钠不与煤油反应,不溶与煤油,密度大于煤油。)

学生分组实验**】教材p47实验3-1;教材p49实验3-3

教师讲解实验安全】

1.取钠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

2.煤油要用滤纸吸干。

3.切割在玻璃片上进行。

4.实验中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5.钠块一定要尽量小。

完成实验报告: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热、电的良导体。

学生**】讨论:1.钠与水实验的改进,防**防溅出。

2.设计氢气的收集装置及检验方法。

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推断结论: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用单线桥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学生活动】**多**录像,让学生描述出反应的实验现象。

现象: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光,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

板书】(2)与氧气、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

2na+o2==na2o2(判断其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哪一种物质)

2na+cl2==2nacl,2na+s===na2s

实验小魔术】瞧!酒精灯也可以这样点燃(用水点燃酒精灯)

教师演示,学生讨论揭秘,并再现魔术。

信息展示】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网上信息摘录:2023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

学以致用】:

第1个问题:钠桶为什么会发生**?

第2个问题:如何处理剩余的几个钠桶?

后续报道:怎么处理漂浮在水面上的这几桶金属钠,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首先,处在水中的铁桶,随时可能因为泄漏而**,其次,即使是安全地将桶捞上来,由于空气中有水蒸气,金属钠遇到后仍然可能发生**。

下午4点左右,消防队员找来一个竹制的箩筐,在上面固定好缆绳,用来打捞铁桶。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教师总结】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展示】钠的工业用途和工业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

当堂训练】习题的引入落实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钠的化学性质。

1、钠着火时,能采用的灭火物质( )

a. 水 b. 砂子 c.煤油 d.湿布。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 b.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c. 钠与氯气化合时产生白烟 d. 钠与水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mol金属钠含有mol质子mol电子,在反应中变成钠离子时,失去___mol电子。

4、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五、板书设计。

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热、电的良导体。

二、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2na+2h2o==2naoh+h2↑

现象: (用5个字概括)浮、熔、游、响、红。

2.与氧气、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

常温下与空气反应: 4na+o2==2na2o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2na+o2na2o2

三、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2633”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城市路灯入手,注重最贴近学生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的兴趣和愿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解决生活、社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归纳出钠的性质,认识钠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化学**的过程、方法;另一方面设计的“学以致用”环节,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并初步构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化学科学素养。如果在每节课的设计中都能用“3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想一定会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打造出“低碳”的高效化学课堂。

“3S”化学教学模式案例 钠的性质

江苏省泰州中学周兆彬 225300 3s 化学教学模式是我校特级教师夏淑萍校长在省立项课题中首先提出的。3s 化学教学模式是指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 生活 shenghuo 生产 shengchan 和 实验 shiyan 来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系列教学方法 框架和程序。在课题研...

市场营销课程分析性案例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 吴昌泽车艳妮。职业 中旬 2012年第04期。摘要 随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 的出台,中国教育将由量变向质变迈进。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在进行着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在不同课程中有着不同的形式。理工类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搬...

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策略与案例分析

一 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的策略教学。中学化学模式以多样化的教学程序对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模式的教学策略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 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教育理念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1.过程 教学策略 以过程促转变的教学策略教学的实质是一个对学习者施以影响的过程。按生态模式教学的观点,从学的方面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