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备考摭谈

发布 2021-03-03 22:20:28 阅读 6095

中国作文网()网友原创文章 > 高二作文。

山东省单县教研室杨公平

综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一直占据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命题形势在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将会继续保持。话题作文如此走俏,是因为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体现了“人人有话说”的高考作文命题强调的基准点;话题作文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写作目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写作目标中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这些要求在话题作文中得到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

如何根据话题作文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阔眼界,磨砺思维。话题作文与过去的一般供材料作文相比,确实降低了审题难度,给考生自由发挥提供了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但是,降低要求不等于不做要求,高考这样一种选拔性考试根本不可能不做限定,完全由考生自由写作。

从201x年开始高考作文在继续保持开放性的同时逐渐加大了限制性,不断凸现思辩色彩。201x年全国共有15套高考语文试题,有10套试卷作文的话题都是联合式的短语。这样设计话题,我认为是对201x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精神的充分肯定,绝非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不但增多话题的限制,加大审题的难度,更好地防止个别考生的“套作”“宿构”,而且由于联合式话题由两个概念组成,而且两者之间除并列关系之外,还存在着因果、条件等关系,所以可以更好地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201x年高考作文会仍然坚持这一方向。

所以平时要加强思维训练,不断地强化思维的深度、广度、变通性和辩证性。在写作中养成“袖手于前,疾书于后”的审题习惯,对构成话题作文的四部分——引导材料、提示语、话题本身和写作要求要一一的解读,不要过多受引导材料或者叫背景材料的牵制,不能简单诠释话题或者是复制话题,应该以材料与话题作为写作的起点,要从起点上扩展开去,挖掘出深刻的内涵,选择切合话题精髓的立意角度。文章要写的大气离不开立意高远,必须在作文中表现积极的观点、健康的情趣、高尚的追求。

不能与主旋律唱反调,唱响主旋律不等于讲空话、说套话。民族精神就是主旋律中一块重要的阵地,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比如: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因此,要多读书、多看报,关注世界风云,了解民生疾苦,对时事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有条件的话,可以看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电视栏目。

二、规范文体,夯实基础。话题作文一般要求是文体不限,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不分和文体不明。有的考生忽视文体要求,写出一些非驴非马、“四不象”的文章来,结果丢了不少分数。

在写作训练中,要坚持认认真真地写几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议**,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力争做到记叙能畅达曲折,描写能惟妙惟肖,抒情能真挚感人,说理能严谨精辟,说明能条分缕析,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特长、求异创新。写作文要先“入格”再“出格”,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三、以读促写,强化积累。据阅卷统计分析,高考作文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很多文章材料虚假,宿构抄袭现象严重,选材撞车雷同,“似曾相识”的“拷贝”文、“克隆”文层出不穷,使得201x年命题者不得不提出了有点滑稽的“不得抄袭”的要求来警戒抄袭者以净化写作风气。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考生材料储备不够丰富,对高三的学生来说,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是一个“找米下锅”以增加自己写作内存的好方法,正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当然,高三年级的课外阅读不能和。

一、二年级相同,一些大部头的**是不宜再读了,要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时文来阅读,强调以精读为主,要从文章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全面分析、学习,好的语段可以抄下来,经常诵读。还可以分门别类选择新鲜素材加以积累,如按照内容分为“爱国篇”“理想篇”“立志篇”“诚信篇”“奉献篇”等,以此来弥补自己视野狭窄、材料贫乏的不足,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化整为零,分项训练。进入高三,如果总是写成篇的大作文,往往是疲于应付,难以打起精神,而且写作中的一些问题也很难被发现和纠正,很可能会出现**病一犯再犯、新问题层出不穷的现象,为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可以进行分解专项训练,把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关于作文的要求,对考点要求分项解析,然后按要求,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审题、立意、拟题、开头、结尾、层次安排、语言表达等专项训练。

如文章的开头训练,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好头非常重要,如果在开头多动点脑筋“露一手”,有时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可以先搜罗精彩的话题作文的开头,仔细分析琢磨人家的开头好在**,总结出一些规律来,然后找一些题目专写开头。实践证明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强训练的力度和实效性。

五、扬长避短,打造亮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四面出击,不如出奇兵一路”,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先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特点先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点长处,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要在经营好“大路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种文体、多种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充分发展,考场上则要善于“藏拙”和“露美”,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要有追求“亮点”的意识,征服人心的好作文一定要有“亮点”,这个亮点,或者是一段条分缕析、无懈可击的论证,或者是一段精彩动人的描绘,或者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或者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或者是令人顿悟的哲思……三两处“闪光点”就有可能把全篇照亮, 以求得在某一个方面跃入发展等级,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考试说明》规定了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反映了提倡创造思维、张扬学生个性的指导思想;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曾说过:

把作文考试要求分为两个等级,重要的是指导作文教学,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四个方面,哪个方面发展都是好的,有一点好就可以加分,优秀的可以加满分,这实际就是说,作文的发展等级,对考生来说是既可望又可即的。

六、美化文面,重视包装。因为文面不整洁而使作文丢分的教训不可谓不惨痛,但是学生往往对此重视不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考阅卷的特点,据报道,高考作文往往是在90秒之内就被“判定生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阅卷小组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阅卷,迫使每位阅卷教师必须尽量提高速度以避免“掉队”。

二是因为作文是主观性题目,“主观性”试题批改带有很大的“灵活性”,而“灵活性”往往意味着“模糊性”,也就意味着只要阅卷老师打的分数不是太离谱,就不能算批阅差错。今年有些省将实行高考作文电脑阅卷,电脑阅卷展现在老师们面前的是竖立的答案,俗话说:字怕上墙,这种阅卷方式对考生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字一定要写大些。

因为每位老师每天要评阅100份左右试卷(有时晚上也要改),眼睛得一刻不停地盯住屏幕,太小太秀气的字很难看清楚,而大个些的字一眼扫去一清二楚;尽可能写楷书,当然漂亮的行书也很好。要尽可能多用钢笔或签字笔写。在平时就要高度重视作文的“包装”,特别是文面的修饰。

抄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可以每周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也可以每天抄一段,一定要认真书写。这种做法不仅仅训练了书写,还帮助我们拓宽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

中学生优秀作文网)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摭谈

一 语文备考要了解高考命题特点。准确地了解高考的性质和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特点,对于语文备考是非常重要的。高考是一项选拔性的考试,它的功能就是把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语文学科的题目命置会考虑到考察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题目的设置 题型的创意,到情景材料的选取和摄入,都暗含着向优等生倾斜的思路,所以高考语...

高考作文快速审题立意摭谈

作者 刘良维。读与写 下旬刊 2018年第03期。摘要 高考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是 准 明 深 新 理。要做到这些,无疑要依靠平时的有效训练。其实考场作文审题立意,还是要遵守 守正求新,稳中求深 的原则,大可不必剑走偏锋。备考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有效的审题立意方法,本文结合自己的备考经验作了...

作文批改摭谈

王新祥。作文教学是长期以来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难题。生在自改文章时做到字斟句酌,才能使他们在以后作文时。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虽然每次作构思更加严谨,语言更加准确,文章更加完美。文前教师给了提示,作文后又精批细改,再认真评讲,可效果却很差。学生拿到作文后往往只是用眼睛瞥一下成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