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之盲盒篇

发布 2021-03-02 17:41:28 阅读 1834

背景材料:据报道,“盲盒”成为一些人的炒作对象。一对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元在盲盒上;还有一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

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在其平台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

一)**观点一:所谓盲盒,里面通常装的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或者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为盒子上没有标注,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就这点来看,这和买彩票颇为相像,都有赌运气的成分。但是,盲盒又是个高度不透明、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

售卖盲盒的商家,是否放大了“中奖”概率,变相诱导购买?那些经典、限量款的真实“中奖”率会不会低于宣传,留下消费陷阱?而且,盲盒中的一些物品可能是山寨产品,标称的设计师原创设计的玩偶是否名副其实,同样是未知数。

一些限量款玩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暴涨,溢价甚至达到三四十倍,到底是真实供需关系的结果,还是有商家投机炒作的因素,对盲盒玩家来说很难判断。不久前,炒鞋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炒鞋所衍生出来的一些乱象,比如中间商刻意购买囤货,人为制造稀缺性,误导消费者,同样可能在盲盒经济衍生的二手交易市场上演。

盲盒经济的受众,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他们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能力相对较低,可能成为**路收割的对象。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当然,这也有赖于监管部门进一步规范市场,对交易不透明以及各类违规炒作,及时清理打击,保证这一新兴行业能够良性运转。

**观点二:马季在2023年春晚上说过一段名为《宇宙牌香烟》的单口相声。表演香烟推销员的马季说了如下套路:

要推出系列成套产品,集齐全套有大奖,最后露了底——“我给您说实话吧,我预计今明两年呀还不会有人领走(大奖)咧!咋回事呢?每套我都少印三张!

”35年前的笑料放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就“盲盒”而言,买家根本不知道所谓的“限量款”究竟有多少,限量的量是商家的“商业机密”,买家可能永远也抽不到。有人说,二手平台确有限量款**,说明限量款是存在的,物以稀为贵,将爱好与投资相结合,以炒养玩,不失为好路子。

说这话的人,估计还是没经验,厂商出了“限量款”后,还可以“复刻”“再版”,或者换个配色出“**”,这样的例子多如牛毛,鞋是如此,盲盒也是同理。任何量产的东西,只要厂家想做,就可以大量供给,“绝版”反而是传说。有人想买,放着钱不赚,商人怎么会犯傻?

只要是炒作,难免滋生泡沫,在泡沫没破之前,它会变得越来越大,诱使一些人加入“膨胀大军”。可是,物极必反,泡沫一旦炸裂,则会灰飞烟灭。当外行听说某物的**暴涨、创造“神话”的时候,它可能已经“见顶”。

参与炒作的人都想吃到最肥美的鱼身,却可能成为鱼尾巴的“接盘侠”。娱乐玩一下没什么,但别玩物丧志。多干正事,有所建树,创造的价值才靠谱。

二)买之前只能看到盒子包装,买回拆开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这一看起来不起眼的创意,如今撑起了一个庞大的生意。据中新经纬报道,现在很多城市的商场都有盲盒售卖。

并且,市场中延伸出了“炒盲盒”的现象:一个热门款的盲盒玩偶,从59元的原价涨至2350元,狂涨39倍。而国内盲盒产业的最大“推手”之一泡泡玛(popmart),一年卖出400万个molly公仔,半年营收1.

6亿,净利超2100万元。

盲盒生意为什么能迅速做大,从消费心理的角度倒不难理解。这些盲盒里装着的,本就是时下很受年轻人欢迎的潮流玩具。潮玩,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已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中国本土潮玩经过近十年的培育,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受众规模,也都拥有了相当不错的基础。

换言之,这些潮玩即便不放在盲盒里,也都拥有比较广泛的受众群体。

而盲盒的创意,则是在产品本身之外增加的购买过程的乐趣。正如有网友所说,购买盲盒的过程和买彩票有着相似的心理体验,赌的是一个不确定性。能体验未知的刺激,又有起码的产品质量保底,所以盲盒生意能吸引众多年轻人,毫不奇怪。

此外,成套推出的商业策略,更准确击中了部分消费者的“收集癖”,把消费潜力挖掘到最大。这种成套刺激消费的策略,早有无数成功案例。比如80后记忆深刻的“小浣熊”干脆面卡,以及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追的麦当劳玩具**等。

整体来看,盲盒生意的火爆有其必然因素。但其中最值得提醒的是,这门生意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有创意、有魅力的潮玩,而不应是盲盒这样的购买形式。现在盲盒玩偶之所以能被炒出**,也是因为这些经典款玩偶确实有很多人喜欢。

如果商家不认识到这一点,以为随便塞点东西进去就能糊弄消费者,那这门生意很快就会破灭。

为什么小浣熊卡片火爆一时之后,后来者很少能够复制那个传奇?不是因为食品袋里放卡片这个形式难以模仿,而是因为推不出能够抓住消费者兴趣的新内容。所以,盲盒企业还是应该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于产品的投入和研发。

能不能保护好产品的吸引力,才是生意能不能持续做下去的关键。

在这个意义上,有些炒作或者行业乱象是值得警惕的。比如有些企业本身缺乏有辨识度的产品,不是花精力用于产品研发,而是想着抢占“盲盒热”的风口。产品没有吸引力,卖不出货,商场的高昂租金都可能会拖垮企业。

而一些有好产品的品牌企业,则需要注意把控售卖流程。从报道来看,有些“黄牛”靠掂重量就能大致判断盒子里玩具的型号,然后和店员暗中结盟,提前买走热门款型去**转卖。这不仅会伤害普通消费者的忠诚度,还最终会扰乱市场。

当然,最后还需要提醒消费者,如果真的喜欢潮玩,或者愿意花几十块钱体验盲盒购买的刺激,在财力能负担的情况下消遣一下挺好。可千万不要入了深坑出不来,甚至看到盲盒热能转手卖**,就想去兼职当“黄牛”。潮玩很难把握风向,盲目跟风,风险极大。

三)在济南已经有一群人迷上了盲盒,有的甚至月花3000元购买。省城一位运营盲盒的负责人介绍,济南盲盒虽然起步晚,销量与一线城市差距较大,但市场稳定而持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说起时下流行的盲盒消费,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出手宽绰大方、毫不吝啬。盲盒的消费数量更是令人咋舌,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如此高的盲盒消费,令很多人惊叹不已。

风起云涌的盲盒消费表明,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不管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玩的,从品种到质量和档次,必然会逐步得到提升,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兜里有钱了,购买盲盒玩偶自然成为很多人的选项。另一方面,借助盲盒玩偶,适时推出“盲盒经济”,既增添了浪漫气氛,又繁荣了消费市场,确实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还应该看到,很多人之所以对盲盒情有独钟,购买欲望如此强烈,与冲动性消费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冲动购买欲望、炫耀财富行为等,这种无意识、无计划的消费,正是满足了这种心理。透过盲盒消费不难看出,在购买盲盒背后,折射出的是一股非理性的欲望和冲动,反映出的是一些人飘浮躁动的**消费。这就如同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所说的炫耀性消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通过夸富式炫耀,以博得社会艳羡而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声望、荣誉,从而获得自尊和满足。

无疑,这种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欲望和冲动,不仅与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成由勤俭破由奢”的传统美德相去甚远,而且还会造成财富的浪费和社会风气的低下,害莫大焉。

毫无疑义,盲盒经济之所以成为盲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忽视了盲盒的文化特质,如此一来,盲盒经济必然会被庸俗化、边缘化。显然,盲盒经济作为一种消费行为,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润,倘若是没有了文化特质,盲盒经济就会失去深刻的寓意和韵味。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减少和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影响,为盲盒玩偶注入更多文化特质,才能促进盲盒经济健康发展。

四)最近,一种放在“盲盒”里的小玩偶开始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盲盒,顾名思义,就是说,你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只能买完拆开后才能一睹芳容。根据某二手购物平台今年年中公布的数据,过去一年,该交易平台上有30万盲盒玩家交易,每个月发布闲置的盲盒数量相比前一年增长了320%,其中,最受追捧的盲盒**更是狂涨几十倍,因此有不少玩家和网友感叹,“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此前曾有网友在网上发问:“当下最潮最烧钱的玩物是啥?”有人如是回答:

“半年前可能是一些名牌限量版运动鞋,现在则是很多人闻所未闻的盲盒。”年轻人生性好奇,出于好奇进行消费的行为越来越普遍,莫说年轻人,一些有钱的中老年人也不能摆脱好奇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而盲盒这种商品,人们在购买时并不知道它里面装的具体是哪种玩偶,只有等拆开后才能知道真相,便是“引诱”消费者为他们的好奇心买单。

按理说,商家利用好奇心主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法无禁止即可为。

然而必须看到,与“炒鞋”存在本质区别的是,盲盒的销售与购买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神**,会强化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预期心理以及可能会获得的惊喜感,由此会勾起一种赌博心态。据报道,在一些盲盒商家的设定中,一套盲盒玩偶分为“固定款”和“隐藏款”,“隐藏款”又分为“隐藏”和“大隐藏”,“大隐藏”相较于“隐藏”数量更少,这意味着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才能集齐一套盲盒玩偶,这种稀有性刺激同买彩票颇为相似,很容易让人欲罢不能,一发不可收拾地掉入盲盒的坑。

总之,盲盒这种商品充分利用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商品状况高度不透明,买卖信息极不对称,是对部分人群的赌博心态的迎合。据报道,喜欢盲盒的消费者中还有不少未成年人,他们更容易受到神秘感的**,受到未知带来的刺激,也更容易失去控制,最终在购买炒作盲盒中上瘾。因此,有网友称盲盒是“掌握了人性弱点的恶劣发明”,也有网友称其“比抓娃娃机更可恶”,认为盲盒就像是潘多拉魔盒。

真不知,这种带有暧昧的赌博色彩的商品何以能大行其道?相关部门恐怕应予以制约。

对于盲盒,无论是什么样的消费者都应该理性消费,只当成一种“小买怡情”的爱好,否则,“大买伤身,爆买灰飞烟灭”。据**报道,一对北京夫妇在盲盒潮玩上4个月花了20万元,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万元购买盲盒……这些案例已经证明,对盲盒太好奇、太执着,就可能被它掏空钱包。还有调查称,某款盲盒玩偶原价仅69元,而许多平台的售价竟高达2350元,可见盲盒炒作的疯狂!

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应该节制消费、避免成瘾,尤其要避免盲目、冲动的感性消费。

五)我们还准备采取有奖销售的办法咧!你存我一套图案,可以上我厂领取20寸彩色电视机一台……我预计今明两年呀还不会领走咧!咋回事呢?我每套都少印三张。”

当马季在2023年的春晚开这个脑洞时,肯定想不到,35年后,总点不着的“宇宙牌香烟”换了个叫“盲盒”的马甲,瞬间火了。

插叙一段科普下。盲盒,顾名思义,就是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买完拆开始见“庐山真面目”的盒子,里面装的是呆萌可爱的人偶玩具,也就是手办。

盲盒有多火?数据显示,闲鱼上的盲盒交易已形成了千万级的市场。过去一年,仅某交易平台一家,就有30万人在上面交易盲盒,爆款从59元涨至2350元,涨了39倍。

一对夫妇,4个月内在盲盒上花了20万;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买盲盒花了70多万。某盲盒产业“推手”一年卖出400万个公仔,半年营收1.6亿,净利超2100万元。

至于罕见的“隐藏款”,就更容易炒出天价了。在闲鱼上,单个网红产品molly的盲盒隐藏款达到了动辄上千元,而其原价仅69元。

高考作文材料之篇

2017 2019 停下脚步回个头。掐指一算,除却今日,2019年只剩下17天。也难怪这两天,2017和2019的对比 悄然刷屏,因为时间又无声无息地来到了一个节点。没有人可以让地球停止转动,正如我们无法让自己停止变化。像之前所有无厘头甚至无聊的话题一样,2017 2019 来得莫名其妙,但又理所当...

高考作文材料之AI篇

一 人工智能技术与命理术相遇,被 ai面相 大数据算命 等小程序 微信 app跨界融合。新华视点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 ai算命 不过是披着科技的外衣,背后是一条分工完整的 吸金 生意链。扫描微信 进入充满科技感的界面,上传一张面部 智能软件解码后就能生成一份号称 看透你一生 的分析报告。易于操作的...

高考作文材料之生态保护篇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 生态利民 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