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月考作文总结

发布 2021-02-28 11:00:28 阅读 8963

高三语文。

20xx年x月x日,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正式任命钢琴家朗朗为关注全球教育的联合国和平使者。随后在微访谈环节中杨澜向朗朗提问称:“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关于审题:1、物质与精神,物质重要。

2、物质与精神,精神重要。

3、**与教育的意义。

以上三个审题是对的。

1、审题不过关。学生最怕的作文就是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审题,他们常常说,“我写得很有条理,为什么老师却说我只是基本符合题意?”“为什么我从这个角度立意就不对?

”是的,题好一半文,而新材料作文审题之难,就难在题目选取的材料具有现实意义又蕴涵深广,角度多元化,还一定写作者的立意导向,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学生普遍的问题是对材料的理解把握不够,通俗点讲就是没读懂材料,如这次作文,从材料中提供的语境来看,“你的工作”当然是指朗朗作为**家要干的工作而不是指和平使者这工作。可见,学生文段概括能力是有待提高的。

由于学生没有对整个文段进行解读,只是片言只语,只抠“教育”、“工作”“意义”等几个字眼大做文章,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的主旨偏离。如“教育的意义”、“工作的意义”、“慈善事业的意义”“扶贫的意义”“一个萝卜一个坑”(写朗朗没做好本职工作,没站好自己的坑)、

“换一种心态”,更有甚者,在鞭挞新闻工作者,说象杨澜一样的主持人讲话应三思而说,注意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2、构思行文无视材料。

(1)表现最突出就是为评卷老师深恶痛绝的“套作”现象仍然出现,具体表现为,从材料中拎出一个话题之后,便抛开材料,而只就所提炼出的话题构思行文,这就增加了偏题的风险。比如学生第一段从材料出发,得出“精神食粮远比面包重要”的观点,本来立意挺好,但写着写着就跑题了,中间全部在写“精神对于人的重要性”,很明显考生先准备了一篇“精神的重要性”的话题来“套作”。再也没提及材料内容。

这种现象较严重,而且大面积的学生都出现这种情况。

3、分析说理不够深入。 “理不够,例来凑”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议**,只满足于事例的堆砌,而分析说理明显不足,以致“讲理”的议**少之又少。

大部分议**人云亦云,充斥着陈词滥调,任“正确的废话”满天飞,而鲜有独到的见解、深刻的剖析和精辟的说理。不少议**,结构松散,缺少逻辑谨严的脉络句。

如:针对材料中的这句话“随后在微访谈环节中杨澜向朗朗提问称,对于世界上买不起钢琴,甚至生活在战乱和饥荒中的孩子,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很多学生写道:

“而我也想问杨澜,对于世界上买不起电视的人们来说,作为一个主持人记者,你的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表达不能算不好,但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毫无新意。来看这位学生的表达。

杨澜的提问与这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拿出最珍贵最美丽的图画,让一个盲人去欣赏,有意义吗?他能看到凡高的向日葵是金色的还是黄色的?

他能看到蒙娜丽莎是在微笑还是在哭泣?但我想说,盲人当然看不见这些,而盲人能感受到画家的阳光与真切。也许我买不起钢琴,但我依然可以喜欢朗朗的歌声,也许我饱受战火肆虐,便我还能感受到和平使者给予我们的关怀与鼓舞。

这样写好多了。

4、中心意识不明确。如,学生写朗朗作为和平使者是利用他的“名人效应”,然后大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应该写这是**人作为成功人士背后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孩子们,给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5、材料真实性有待考证。提到成龙是禁毒使者,而有学生写姚明是禁毒使者,陈道明是禁毒使者,答案五花八门。甚至还有学生说朗朗是残疾人,这明显跟指挥家舟舟混为一谈了。

10月月考英语试卷分析

高二英语10月月考试卷分析。一 试题结构分析。客观试题占65 其中,单项选择占10分,完形填空占30分,短语积累考察20分,阅读理解占50分,完型填空30分,主观试题即写作占20 25分 整卷突出语篇能力 强调英语语言的运用又兼顾基础知识的考察。阅读理解四篇,有两篇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理解。写作两级分...

高三化学10月月考

2015届高三化学 十月 月考试卷。班级 姓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na 23 n 14 s 32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物质按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so2...

高三化学10月月考

2013 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10月月考化学试卷。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溶液中投入过氧化钠粉末 4hso3 2na2o2 4so32 o2 4na 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当n oh n al3 7 2时,2al3 7oh 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