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法指导

发布 2021-02-28 00:07:28 阅读 7540

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法指导,欢迎大家阅读。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

“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

“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

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

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3、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

“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教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足为怪了。

4、辨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

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中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

二、多项材料。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 5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

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 6]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 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

他们的分歧点在**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 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 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

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

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法

作者 程必荣。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学生版 2017年第03期。近几年高考,新材料作文 唱主角 面对新材料作文,很多同学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 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 似是而非,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 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 即使文章结构再严谨 论证...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技法 上

作者 李秋华。作文周刊 高一版 2016年第26期。审明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目的含义,并确立与之相符的中心主旨。考场作文能准确审题 正确立意,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一 单则材料的审题。1.抓关键词句。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结语句 抓住这些关键句,就...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一 材料作文 题目说明 的类别 一 给一段材料,再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作文。例题 武汉市08年元月调考题 18 阅读下面新闻,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左右的文章,表达你的想法,文体自选,文题自拟。在克罗地亚的海滨扎达尔,有一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风琴。这是一架经过精心设计的海浪管风琴,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