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看了电影死亡诗社。好可怕的名字,或者用另外的译名更好,例如,春风化雨,呵呵。这老师的目光真的很平和温暖啊,为什么现实中的他要自杀呢,我认为我没见过如他一般的笑容,但这可能只是他的面具。
从电影内容来看,我想,他是个好老师,但是为什么要选择在那样的学校,做一个这样的老师呢,他的毫无规则,会刺到很多人的心,呵呵。我看过的评论,也思考过他的方式,是不是适合每一个人。有人认为古往今来,写诗的人都是空洞而无病呻吟的,他们都困在自己的情绪里而无法行动,并不如他们所写的诗那样飞扬,我作为一个“写诗”的人,好好的想了一番这个意见。
其实,写诗,是需要心情的,一个行动中的人,确实无法写出诗来,又或者,即使在行动中,也还有能力和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才可以写出诗来,而且,写诗,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心灵,只有没束缚的心灵,才能写出好诗,看起来,就像这位船长一样,毫无规则,或者,不遵守规则。一个开放的心灵,因为全面放开,也意味着容易受伤,人要有能力保持适当的距离,就不那么容易受伤,所以,写诗,作为一种升华,它应该真的有一定的疗愈作用,因为它至少可以让一个人停下来,以既是自己又非自己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情感。然后把它放大、表达,知道有人共鸣,就知道自己毫不孤独。
写诗,就像电影里船长教那位最强迫症的男孩写诗一样,只有放开自己,才能写得出来,创造得出来。写诗不是用修辞让它花哨,现在我越来越不喜欢修饰我的诗了,呵呵。至于是不是都是空洞和无病呻吟呢,我当然不会这样认为,一首公认的好诗,一定表达的就是诗人真实的内心,真实的样子,否则,他怎样修饰也还是空洞,不要看低每个人潜意识里的直觉,呵呵。
只不过,我想,忧伤的诗经常能打动人心(可能是一般人都在心里压抑了一些忧伤,可以借助这些诗更好的抒发出来),有很多人也常写一些忧伤的诗,那么写的人肯定就是忧伤的,也可以说无法行动,写这样诗作的人,当然应该是不会行动的,但并不是每位诗人都是这样的,曹操还写诗呢,多豪迈啊,谁敢说他无法行动,呵呵。。。
《死亡诗社》观后感
carpe dime 意思是及时行乐,是影片 死亡诗社 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影片讲述了在一所以传统 纪律 荣誉 卓越为四大精神支柱充斥着教条 古板气息的学校里,一群学生在新来的基挺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而最终以学生吉尔的死和基挺老师的离开为结局...
《死亡诗社》观后感
观 死亡诗社 后有感。影片主要讲了一群学生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尼尔的自杀和基丁老师的被辞为结尾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 这部电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大家的感触都很深,上去发言的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抨击这种教育体制与教育环境,除此之外,大家也谈了一下如今中国教育的现状。我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虽然不够完美,但它确确实实已经在做出改革,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高考制度暂时是没法改变的,因为它是选拔人才的一个较为公平的途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