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资料整理讲课稿。
资料整理的阶段,是社会调查研究深化、提高的阶段,是由感性认识相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社会调查结果的可靠与否与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这个阶段。本章在说明资料整理的概念、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文字资料整理和数据资料整理的程序与方法,阐述了资料净化的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文字资料整理和数据资料整理的程序与方法。
一、资料整理的概念和原则。
所谓资料整理主要是指对文字资料和对数字资料的整理。它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查、检验,分类、汇总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并以集中、简明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总体情况的过程。
为保证质量,在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真实性。
真实性是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所谓真实性,是指调查资料必须是从真实的社会调查中得到的,而不能是弄虚作假、主观臆测、甚至杜撰的。只有真实资料才可以客观地反映社会现象,指引我们得到正确的研究结论。
错误的资料,则会误导视听,导致对社会认识上的偏失,不真实的资料,比没有资料更可怕。
2.合格性。
合格性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必须是能够充分说明调查课题的、有用的资料。假如调查资料对调查目的而言完全没有用处或用处不大,那么资料再丰富、再真实,也是无效的,调查也等于无。
3.准确性。准确性是指整理所得的资料,事实必须准确,尤其是统计数据,必须做到严谨。如果整理出来的数据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自相矛盾,那么是肯定不能得出科学结论的。
4.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资料应当尽可能全面、完整,以便真实的反映社会调查对象的全貌。如果资料残缺不全,就有可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甚至失去研究价值。
5. 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整理后的资料应尽可能条理化,系统化。整理后的资料和未加工整理的资料相比,最直观的特点就是整理后的资料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统一性。
统一性是指在整理资料时,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应当有统一的解释,对于各个数值,其计算方法、精度要求、计量单位等,也应该是统一的。就像对山峰的高度,我们是使用“米”这个统一的单位、从“海平面”这个统一的基础标准出发来衡量的,社会调查也是一样,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基准和尺度,才能够使得各项数据有可比性。
7. 简明性。
简明性是指在真实、准确、统。
一、完整的基础上,整理后的调查资料,应当尽可能简洁、明了,力求用最短的篇幅达到系统化、条理化的要求,以集中的方式反映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我们要尽可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不要相反。
8. 新颖性。
在整理资料时,要尽可能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资料,组合资料,尽量避免按照陈旧的思路考虑问题,更不能简单重复别人的老路。
二、文字资料的整理。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定性资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资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资料整理称作定性资料整理。由于文字资料在**上存在差异,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有不同。但是通常情况下可划分为审查、分类和汇编三个基本步骤。
1.审查。资料的审查工作,一部分是实地审查,就是在调查的过程中边搜集资料边进行审核;一部分是系统审查,就是在资料收集完毕后集中进行的审核,而通常是以后者为主。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问题,即主要是仔细推敲和详尽考察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和准确适用。
真实性审查也称信度审查,即判断资料本身是否是真品以及它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准确性审查也称效度审查,一方面是审查资料是否符合原设计的要求,资料的指标、计量、计算公式等是否与调查相匹配以及是否有效用。另一方面是审查资料对事实的描述是否准确无误。
适用性审查,也就是考察资料是否适合于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与解释,主要包括:资料的分量是否适中、资料的深度与广度是否满足需要、资料是否集中、紧凑、完整等。
2.分类。分类就是指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以及研究要求对其进行归类。资料的分类有双重意义,对于全部资料而言是“分”,即将不同的资料区别开来;对于单个资料而言是“合”,即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
所以分类就是将资料分门别类,使得繁杂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为找出规律性的联系提供依据。
对资料进行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前分类,就是在设计调查提纲、调查**或调查问卷的时候,就按照事物或者现象的类别,设计调查指标,然后再按照分类指标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后分类,是指在资料收集起来之后,再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它们分别集合成类。后分类适合于那些实在无法对可能的答案进行**的问题。
比如说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等。
3.汇编。资料的汇编主要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实际要求,对分类完成之后的资料进行汇总、编辑,使之成为能反映调查对象客观情况的系统、完整的材料。资料的汇编既可以按人物、也可以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者按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按分析的要求进行。
三、 数据资料的整理。
数据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所收集到的数字及其组成的**、图表资料。另外,很多文字资料,在经过了审核、分类并赋予一定数值之后,也转化成了数据资料。数据资料是调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数据资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资料的整理。
数据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数字资料检验、分组、汇总和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几个阶段。
1.检验。检验,主要是对数字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对完整性的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检查各个应当填报的**是否齐全,是否已经被合乎要求地填写;二是检查各表内容填写是否完整,是否有缺报或者漏填的内容。
数字资料正确性的检验,主要是看资料是否符合实际和计算是否正确。
2.分组。为了了解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数量特征,考察总体中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构成情况,我们需要把调查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组成部分,这就是数字资料的分组。它类似定性资料整理中的分类。
分组的原则和文字资料的分类原则一样,是穷举和相斥。
对数字资料进行分组一般有三个步骤:
(1)选择分组标志。
分组标志就是分组的标准或者依据。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的差异等因素,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组标志。一般作法是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进行分组。
(2)确定分组界限。
分组界限是指划分组与组之间的边际。分组界限包括组数、组距、组限、组中值等内容。
组数是指分组之后组的个数。组距是指各组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距。组限是指各组两端的界点。组中值是指中间量,在很多情况下,组中值可以作为该组的代表值。
(3)编制变量数列。
在统计中我们把各个标志的具体数值叫做变量。编制变量数列实际上就是把各数值归入适当的组内。分组完成后,就可以按照按照质量、数量、空间、时间这四个指标编制变量数列。
3.汇总。汇总就是根据调查研究目的把分组后的数据汇集到有关**中,并进行计算和加总,集中、系统地反映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据的汇总可以分为手工汇总和机械汇总。
前者适用于数量较少、答案不易统一的资料;后者则适用于数量较大、答案比较整齐的资料。
当前,计算机汇总已成为机械汇总的代名词。现在,为了减少录入误差,也为了提高数字资料整理的效率,人们发明了许许多多专门用于资料整理的电脑软件。
4.制作统计图表。
经过了汇总的数字资料,一般要通过**或图形表现出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表和统计图为我们的社会调查得到的纷繁数据提供了一种相对直观的表示方法。
统计表是以二维的**表示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形式。它的优点在于系统、完整、简明和集中。从广义上讲,统计调查过程中的调查表、汇总表、整理表、分析表以及公布统计资料所用的表,都可以归入统计表的范畴。
我们这里所讲的统计表是指其狭义定义,即仅仅指记载汇总结果和公布统计资料的**。
按照主词的结构,统计表可以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统计图是表现数字资料对比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主要优点是形象生动、直观,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不过,统计图其实更侧重于反映总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比较,但是在对某一个个体的指标数据的表现上,却并没有什么优势,在一般情况下,甚至并不将个体的统计数值反映出来。
统计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就最常见的形式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类:几何图、象形图和统计地图。
第十章作业
第十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一。选择题。1.有一带负电荷的大导体,欲测其附近p点处的场强,将一电荷量不是足够小的正点电荷放在该点,如图,测得它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则。a 比p点处场强的数值大。b 比p点处场强的数值小。c 与p点处场强的数值相等。d 与p点处场强的数值哪个大无法确定。2.对于带电的...
第十章作业答案
10 27 电量q均匀分布在长为2l的细杆上,求在杆外延长线上与杆端距离为a的点p的电势 以无穷远为零电势点 解 取如图所示的电荷元dq,它在p点产生的电势为。则整个带电直线在p点产生的电势为。10 30 一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盘,面电荷密度为。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参考点,求圆盘中心点o处的电势。解 ...
Matlab第十章作业
10.4考虑一个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 试应用bode图法设计一个超前校正装置。使得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幅值裕度,带宽。其中,试问已校正系统的谐振峰值和谐振角频率的值各为多少?解 1 先建立超前校正函数fg lead pm wc未知 函数语句如下。function ngc,d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