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南北朝时期,在一个日暮黄昏的时候,曲山脚下,翠竹掩映下的茅屋中走出一位白衣老者,他轻捻胡须,面对群山静静思索,这已经不知是第多少次的拒绝皇帝的召唤了。此刻他想到了当年做帝王之师时的点点滴滴,想到了这些年来国家每有大事皇宫的来信,想到了官场的步步惊心。。。
于是他转身,挥毫画了这样一幅画,画上是两头牛,一头埋头于青草间,惬意自得,一头被戴上了金笼头,让人牵着鼻子走。这幅画隐晦的表达了他归隐之意,他就是时人谓之‘山中宰相’”的陶弘景。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被称为“流动的山水诗”的小品文《答谢中书书》。
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能够流畅的翻译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合作学习,通过妙用词语、变换角度、动静结合、巧用修辞的角度分析景物特点以及蕴含于景物中的情感。
**学习,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师: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我们首先来结合书下注解,翻译课文,要求达到:语言流畅、翻译准确、仪态大方。
生1:山川的美丽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话题,山川高耸入云,水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由于日光的照射五色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季都具备,当早上的雾气要散去的时候,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在晚上夕阳将要下沉的时候,鱼儿竞相跳出水面,真是人间仙境一般,从谢灵运以后就没有人能体会自然的奇景。
师:翻译的基本准确,翻译课文有几种境界,一种是根据字义一一对应的翻译,一种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在保留作品的语言风格和情感内容的基础上,富有文采的翻译。第二种显然是更高级的,我们应该向这样的目标努力。
生2:壮丽的山河,自古以来人们都共同赞赏。这里景色美丽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一望见底。
两岸山石峭壁,在阳光下各种色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年四季全都具备。清晨的雾气还未消失,活泼的猿猴就长啸起来,鸟雀也百啭干鸣。
而夕阳将落,水中的鱼儿就竟相跳跃。这确实是人间的天堂啊!
可是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人能置身品评这奇山妙水之中了。
师:翻译的很美,似乎带我们进入了一个人间仙境当中,同学们看短短的几十个字就能让我们身临其境,作者的语言功力的确值得我们学习,那么现在我们就走进文章中去品味。下面做一个小练习,我们是否可以将课文进行小变形,大家尝试看看是否可以把一段文字根据内容变成多段。
生:文章可以分为三个自然段,因为结构为(总分总)
师:其他的同学的看法呢?
师:看来大家都看出了文章的结构,明晰文章的结构是分析文章的前提,下面我们进入第二步学习,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 “妙用词语” “动静结合” “角度变换”“巧用修辞”几个角度来分析景物描写方法,体会景物特点,感受作者蕴含在景物中的特点。
生:讨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生1:大家好我向大家展示的是我们组的结果,我们的任务是寻找文中妙用的词语,我们组找到了这样几个词语:入和见这两个字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山峰的高大和水流的清澈,青和翠写出了自然界的两种不同的绿色,乱和竞能看出自然界景物的充满生机的特点,谢谢大家。
师:有没有同学想要补充或者质疑?
生2:我想补充一点:我觉得将和欲用的也很好,似乎有一种人的感觉,写出了晓雾和夕阳的动态美。
师:老师有个问题,乱鸣中的乱是否感觉很嘈杂?>
生3:没有这是一种生机的体现。
师:好,谢谢你的解答,如果没有问题,我们欢迎下一组同学展示。
生4:大家好我们组的任务是动静结合,我们找到了这样几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峰的挺拔,水流的柔缓,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这里用石壁的静态和五色交相辉映的动态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中的晓雾将歇和夕阳欲颓都是静态,用自然界的静态来衬托生物的动态,感觉生机勃勃。
谢谢大家。
师:感谢第二组同学,有没有补充?
师:看来说的比较全面,有没有疑问?
生5:老师我想问下,五色交辉是动态吗?
师:请你读一下注释。
生6:是五种颜色,那怎么能体现出交辉呢?
师:有没有同学能解答?
生7:就是阳光照在石头上反射的五彩光芒,眯起眼睛有的时候就能看到不同的光,也是动态的。
师:听明白了吗?
生6:听明白了,谢谢。
师:欢迎下一组同学。
生8:大家好我们组的展示是角度变换,可以说这里有许多角度的变换,我想问下***同学你回答一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什么角度的变换?
生9:视角吧?仰视到俯视。
生8:很好,这里运用了视角的变换,让我们的视线很开阔。还有这一句,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是时间的变换,还有视听的变换谁来说说。
生10:我觉得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生8:回答的很好请坐。这就是我们组的展示结果谢谢大家。
师:这位小老师很有老师的风采,但是忘记了说景物的特点。谁来说说。
生8:抱歉老师,景物的特点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师:很好,请最后一组。
生9:大家好我们是来寻找修辞手法的,这里运用了借代、拟人、对偶的修辞,将自然界的景物展现的生机勃勃,美不胜收。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让人读起来有一种新鲜感和丰富感。使文章不乏味。
师:大家准备的都很好,在我们的讨论和补充中,文章写景部分的技法都展现了出来,黑板上就是我们展示的成果也是智慧的结晶,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思考为什么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是什么?
生:美、奇、仙都。
师:很好,在这么美的景物中你看见作者的身影了吗?
生:看见了他在早晨的深林中漫步,听猿鸟的叫声。
生: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看鱼。
师:是的,他在听,在看,在享受自然的美,: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感觉让他觉得快乐无比。那么文章中除了作者还有什么人出现了?
生:谢灵运。
生:古往今来的人。
师:古往今来的什么人?
生:贤者、文人。
师:对,既然大家都在品味自然之美,那么为什么唯独提到了谢灵运的名字?
生:书下说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他能体会到自然的美。
师:对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大家是否同意作者的话、
生:不同意,我认为作者也能感受到美。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说?
生:谦虚。师:所以文章写到这里除了有爱恋山水的情感还有与贤者比肩的快乐。
师:答谢中书书是什么意思?
生:回复谢中书的信。
师:你猜猜来信是什么内容?
生:告诉谢中书山水很美。
师:为什么称呼他谢中书。是一种客套的称呼法。
生:我知道了,是想拒绝谢中书的邀请。
师:好,那么谁来说说作者的情志。
生:他不喜欢做官想归隐。
师:很好,看来我们发现了作者写作的最终目的,表达自己要归隐的志向。
《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
生 好象在享受美景。师 对!他们把朗读当成了一种审美,一种快乐,一种激情,一种体验。让我们心怀这样的情感齐声朗读。生齐读课文。师 刚才的朗读,男生读得气势高昂,女生读得婉转悠扬,巾帼不让须眉啊!下面请同学对照注解朗读翻译全文。疑难处做出标记。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每小组把错的最多的或者未解决的疑难板书,...
答谢中书书
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 短文两篇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 答谢中书书 本文节选自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
答谢中书书
四 回答下列问题 用原文回答问题 表现了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练习。1.书 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