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数一数】〖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多种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中的大数”的第一课。首先,教材呈现了四幅**,**中的数据都是几百、几千的数目,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比过去学过的大,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像这样的大数,从而感受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然后,教材借助几何模型,使学生对“千”“万”的计数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并学习这两个计数单位。
教材还安排了“说一说”的活动,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对一千、一万的实际意义有具体感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设备、坐标纸卡片若干、练习题卡片、晚报一张。
〖教学设计。
一)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1.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将百以上、万以内的数整理。
出来,万以上的数留待以后学习。
2.新课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问:听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大数,你有什么感想?除了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
一、十、百以外,你在大数中发现新的计数单位了吗?一千、一万有多大?它们与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研究。(二)自主**,认识大数。
1.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卡片(10×10格),问共有多少小格,是怎么知道的。小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百”。
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卡片(10×100格),它与一百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共有多少格吗?小结:10个一百是一千。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千”。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校上早操时的情境,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千或几千的吗?
3.引导观察大正方形卡片(100×100格),它与一千格的卡片有什么关系?你知道这张卡片上共有多少小格吗?
小结:10个一千是一万,引导学生在卡片后面写“万”。
师:请看这张报纸,这样的一版报纸大约有一万字。你还知道哪些事物的数量约是一万的吗?(三)引导填写数位顺序表(四)练习。
1.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几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2.有多少小格?
出示915格(9个百、1个十、5个一格(9个千、3个百),引导学生数小格,并说明我校现有915名学生、我校占地面积约为9300米2。(五)总结。
1.你喜欢大数吗?为什么?
2.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大数,课后请你选一个最喜欢的大数,在一万格的卡片中涂出相同数量的小格,最后请家人或同伴数一数小格数,再给他们讲一讲这个数量的意义。〖教学反思。
二年级学生对于万以内数了解较少,体验不够,教学时难度较大。我注重让学生实际感受,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1.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课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大数的例子,除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大数、理解学习大数的意义外,还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1)学生初步感受大数,把大数同“很高的山”“很长的河”“很多的星”等事物相联系,感受其“大”。
2)学生在找、看、说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大数的读、写,发现大数中有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2.学具操作,自主**。
我用坐标纸为学生制作了“百”“千”“万”的学具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3张卡片,自主**出3张卡片的联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并通过直观感受建立“一”“十”“百”“千”“万”的数学模型。3.
联系实际,感受大数。
在学生自主**的同时,我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具体情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千”“万”的具体感受。
如,教学“千”时,引导学生观察学校上操时的情境,说明操场上师生的总人数约为一千人。教学“万”时,引导学生观察报纸,说明一版报纸约有一万字。4.以少见多。
要使学生理解不易直观感受的大数,就要帮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以少见多”的想像。“以少见多”是指从较少数量的积累去想像较多数量。
如,每本数学书约有多少页纸?想想多少本书合起来约有一千页纸,一万页纸垒起来约有多厚。
培养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对学生现在理解万以内数和以后理解更大的数都有很大帮助。〖编者点评。
本节课设计了多个活动促进学生对大数意义的理解,收集并交流生活中有关大数的数据,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学习大数的必要性,而且。
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积累对大数的感性知识。观察、操作几何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了“千”“万”计数单位,并对这些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有了直观感受。“以小见大”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大数实际意义的理解,而且渗透了一种比较事物的具体方法。
本节课设计的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内涵丰富。【《观察物体》】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
件出示教室前后的**)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合作**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
(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让学生选择)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中找出相应的**)哦,是这一张**。(举起小猴左侧面的**)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教。
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学生举起**)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号小朋友选择的**)这两张**,分别是每个组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
(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
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评析:
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出示四幅**)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
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
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p36我长高了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米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
单位。)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教师巡视指导)三、小组开始活动。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五、课堂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摘桃子》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摘桃子 本课是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5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使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我针对孩子们喜欢比赛的心理,结合本班评价机制,创设了夺星赢笑脸的比赛情境。通过由浅入深的四轮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参与,积极比赛,从而理解 ...
二年级数学《小熊请客》 小学数学课件
二年级数学 小熊请客 小学数学课件。txt爱空空情空空,自己流浪在街中 人空空钱空空,单身苦命在打工 事空空业空空,想来想去就发疯 碗空空盆空空,生活所迫不轻松。总之,四大皆空!教学内容 教科书p20 p21 填一填 说一说 及 练一练 第1 4题。教学目的 1 在学习 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糖果》课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36 37页。教材分析 分糖果 是第四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 的第3课,也是第三次 分一分 的活动,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此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对小数目物品实行平均分的经验。把20块糖果平均分5个小朋友 是本节课承上启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