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课时:长度单位。
二( )班姓名。
主备人备课时间:
集备人审核小组:
课型:新课上课时间: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及第2页“做一做”。
学习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跟学会一些简单的测量。
学习难点: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学习过程: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 )个( )长。
大约有( )个( )长。
大约有( )个( )长。
大约有( )个( )长。
3.请你用同一种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4.过关检测:
温馨提示:左端对齐,右边看不准蔬菜对哪个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
5.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自己课桌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学习反思:自我评价。
最棒5☆,棒4☆,一般3☆,差1☆)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长度单位。
主备人备课时间:
集备人审核小组:
课型:新课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及第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统一长度单位跟学会一些简单的测量。
教学难点: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新课部分(20分钟)
学习课本第1页例1。(组织活动,体验数学,完成导学案1)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书本的宽。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从4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6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一)
1)交流。(要有礼貌,小声交流)
2)任务分工:.
展示内容展示组点评组。
导学案1第4组友好组。
3)精彩展示(展示前用1分钟作准备)(记住展示时声音要宏量哦!)
4)精读点拨: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完成导学案2)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三)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0分钟)
1.做一做第1题,完成导学案4。
1)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温馨提示: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3)展示(二)
交流。(要有礼貌,小声交流)
任务分工:.
展示内容展示组点评组。
导学案1第4组友好组。
精彩展示(展示前用1分钟作准备)(记住展示时声音要宏量哦!)
2.做一做第2题,完成导学案5。
1)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2)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四、课堂总结(2分钟)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当堂测评(6分钟)
做一做第3题,完成导学案6。
1.学生直**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2.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
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
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长度单位。
二( )班姓名。
主备人备课时间:
集备人审核小组:
课型:新课上课时间: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2及第6页“练习一第1~第3题”。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并把“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重点:。认识“厘米”,并实际感知1厘米。认识“0”刻度。
学习难点: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并把“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学习过程:一、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厘米尺,认识1厘米。(认识尺子)
二、量课本第3页厘米尺图下边图钉的长度。
三、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四、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然后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五、例2: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用厘米量)
温馨提示: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六、过关检测。
七、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
八、量一量:
学习反思:自我评价。
最棒5☆,棒4☆,一般3☆,差1☆)
第二课时:长度单位。
主备人备课时间:
集备人审核小组:
课型:新课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并把“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并实际感知1厘米。认识“0”刻度。
教学难点: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并把“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2分钟)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新课部分(25分钟)
一)认识厘米(完成导学案1)
1.拿出自己的尺子(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完成导学案2)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展示(一)1)交流。(要有礼貌,小声交流)
2)任务分工:.
展示内容展示组点评组。
导学案1第4组友好组。
3)精彩展示(展示前用1分钟作准备)(记住展示时声音要宏量哦!)
4)精读点拨: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完成导学案3)
4.巩固1厘米的表象。(完成导学案4)
1)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2)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教学计划 版
一 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认识米 用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 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 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二 单元教学目...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1
教材分析。一 课标要求。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 1 3年级 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数学思考。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 合适的量纲 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2.在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
1 问 常用的长度单位。答 厘米 米。2 问 厘米有多长?米有多长?比划出来。答 厘米相当于手指宽度,米相当于双臂张开。3 问 如何用直尺测量长度?答 把尺的 0 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把尺子放平 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 问 从3量到7是几厘米?怎么算的?答 4厘米。7 3 4 5 问 线段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