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指课题)齐读。深情地——(再读)。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感受了母亲对孟郊的这份深情(指“恩情”),还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大家记得吗?
2出示词语。
湿润恩情抚摸注视慈爱。
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发音准确,湿润—感动了,抚摸—轻轻地摸,注视--深情地,沐浴—好舒服,好温暖,铭记—深深地刻在心里,读出了你对词语的理解)读出词语的意思,点到为止,不必面面俱到。
3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指词语)在心,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4(出示游子吟)咱们一起读。
5我们知道游子吟吟诵的是(指板书)母亲的恩情(齐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心读课文,细细体会这份浓浓的深情。轻轻地打开书52页。二、品读课文。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
一、二两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说出:深夜缝衣,清晨送子,不必过于准确,意思对了即可。
3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两个场景,两幅画面,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用心体会,我们先来感受第一幅画面(出示图+第一段),自己读一读,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母亲的恩情,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圈出相关的词语。
4交流一下。(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我画出来的句子是——我圈出来的词语是——我的体会是——)
小结评价:同学们读书可真仔细!正是这些句子,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恩情。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
精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先看这一句)出示:“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指名读是啊,儿子要出远门,这一去,(引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母亲得有多少事情要准备啊!
想一想,除了忙着缝补衣裳,母亲还会忙些什么呢?(点红忙着)
忙完了这一切,母亲还要忙着(引读:给他缝补衣裳)多忙呀!(2)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那是怎样的缝补啊!(出示图一,再出句子),仔细看图,再读读这句话。
引导到位:深夜里的缝补;油灯下的缝补;一针一线的缝补(根据学生的回答点红相关的词语)
师引导:夜深了,虫儿停止了歌唱,星星困得眨眼,母亲---引读)
夜更深了,月亮躲进了云层,人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母亲---引读)夜深人静,昏暗的油灯下,母亲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每一针每一线,缝进的都是——指名说,再反复(指课题:母亲的恩情)此刻你就是孟郊,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相机引说:母亲,快歇歇吧,夜已深了,你不累吗?指名说母亲,快歇歇吧,夜已深了,你不困吗?指名说引导说到“孩儿这次外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是啊!她想--(引读)
3)出示:她想孩儿这次外出……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出示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齐读。指导: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再读,点红“密密”。)
5小结:第一自然段,第一幅场景,让我们体会到母亲的恩情就是---指名说)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板书:缝)。让我们齐读这一段,好好体会。
二)精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就这样,母亲一边缝着一边想着,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出示图(二)看,图上画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学生说,板书:送)
1在送别孟郊的时候,母亲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仔细看图,再读读课文第二段。
指名回答。2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点红:望)仔细看图,再好好读这一句,母亲这是怎样的望呀?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读,“深情地”你深情地读一读,“舍不得”…“关切、疼爱”…)评价:多么深情!多么关切!
仔细看图,母亲送别孟郊时除了深情地凝望,还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3母亲的恩情就是——深情地凝望,临行前的叮嘱。(清晨送儿,句句叮嘱。)(可以结合学生回答组织语言)
4母亲的话,孟郊听了不住点头,(引读)出示:“他看到母亲的头上…湿润了。”(点红:湿润)
湿润是什么意思?(提示:这两个字都是三点水旁,对呀都和水有关)那么课文中是说孟郊的眼睛---为什么?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
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这白发是怎么来的?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奶奶的白发》,奶奶的白发是怎么来的?那文中母亲的白发是怎么来的?轻声读一读。
一、二两个自然段,再想一想。(学生自己说)
师小结:是呀,都是为孟郊操劳而来的呀。孟郊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的眼睛湿润了!
5(出示图二)村外杨柳依依,好像也被这母子惜别之情给打动了,看到这动人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呢?指名说。
出示: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深似海恩重如山让我们把这份情读出来吧!(三)精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1终于带着重如山的恩,深似海的情,孟郊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点图3,出示问题)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看到的,括号标出想到的。
2(出示第三自然段)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这段话中有个词语很有意思。点红:沐浴(板书:
沐浴)大家已经知道沐浴就是(洗澡),想一想,洗澡的时候啊,当温热的水淋在你的身上,什么感觉?(感到很温暖,很舒服),在这句话里,是什么让小草感觉很舒服、很温暖?(阳光)小草多--舒服、多--温暖呀!
小草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路边的小草才更显得--生机勃勃!再读读这一段话,在这段话里,是什么让孟郊也有这样的感觉?(原来是孟郊沐浴着母亲的慈爱)
师小结:子女离不开母亲的慈爱就像小草离不开--太阳,母亲的慈爱让我们感觉很温暖,很舒服,就像—太阳让小草感觉很温暖很舒服。
母亲的这份慈爱,这份恩情,孟郊体会到了吗?他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联系这段话想一想)(身上的衣服,又细又密的针脚)
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又细又密的针脚,孟郊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出示:①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②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啦呀!”)
这就是母亲的慈爱,这就是母亲的恩情!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的孟郊情不自禁地感叹:“母亲的慈爱……太阳的恩情啊!”这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示)
4读一读这段话,用心体会孟郊的所见所感指名读。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沐浴着母亲慈爱的孟郊多幸福!咱们一起读这一段,注意点红的词语。(齐读)
四)精读感悟第四自然段。
1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齐读。就是这样一首千古传颂的小诗(板:游子吟)
2出示《游子吟》(指),让我们再深情地吟诵它。三、小结课文。
1今天这节课,我们和诗人孟郊一起感受着母亲深夜缝衣的慈爱(指.“缝”),体会着清晨送儿的温情(指“送”),我们沐浴着母亲的慈爱,感.动着,铭记着,也吟诵着。注意重音。
2母爱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母爱是一首首感人的小诗(出示小诗句式),母亲的爱,是儿子临行前忙着给他缝补衣裳,联系课文接着往下说---在你的生活中,母亲的爱是什么?--别着急,先想一想,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
母亲的爱,是儿子临行前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母亲的爱,是深夜。母亲的爱,是。母亲的爱,是。
母亲的爱,是。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一首动人的小诗,课后,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表达对母爱的感悟,对母爱的赞美,告诉我们的妈妈,沐浴着阳光的我们,将永远铭记---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爱,还浓缩在了这一首《游子吟》里。(出示齐读)慈母手中线……报得三春晖!
四、学习生字。
1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学习藏在这首诗里的三个生字(点红“迟、寸、报”)
2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写这几个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范写指点:
迟:尺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因为走之儿最后一笔是捺,一个字中一般不会出现两笔捺。
寸:我们曾经学过带有“寸”的字:“村”“对”,单独写这个字的时寸,横要平直,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先写单耳刀,一竖写在竖中线上。4拿出习字册,描红这三个字。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重点提示手指离笔尖一寸。5描红这首诗板书设计:
母亲的恩情。
缝游沐浴子送吟。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9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选自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如何将语言文字训练挤进阅读教学,却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本节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 积累 表达 交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增强感恩...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9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母亲的恩情 课时学习目标。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游子吟 2 理解 游子吟 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3 学习2个生字 迟 永,了解字义,把握字形,美观书写学习过程和内容。母爱是平凡而伟大的,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满怀诗情地学...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课《母亲的恩情》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课 母亲的恩情 课文及教。案。导语 母亲的恩情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课文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 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