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精神和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识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说说在游乐场喜欢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2、从蝴蝶形状的风筝引出对称。
二、合作**,学习新知。
第1页/共3页。
一)观察图形,认识对称。
1、观察几幅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感悟对称。
2、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1、猜一猜:出示几幅轴对称图形,猜一猜它们是怎么来的。
2、动手操作,剪出轴对称图形。
1)师示范剪一件上衣的过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2)生动手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3)交流展示学生的作品。
3、认识对称轴。
1)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2)画一画:师示范画出对称轴,然后学生自己画,再交流。
4、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1)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2)议一议:讨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3)举一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一判: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第2页/共3页。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猜一猜: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出它是什么图形。
3、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丽。
第3页/共3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轴对称图形 教课设计。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轴对称图形 教课设计教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1及有关内容。教课目的 认识对称现象,初步理解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掌握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经历察看 操作 想象 沟通等活动,感知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轴对称图形 教材p28 31页例1,相应的 做一做 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能画出对称轴。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并解决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 说课稿。一 说教材。轴对称图形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打好基础。教材先通过树叶 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