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 上 教材分析

发布 2020-12-21 10:29:28 阅读 8383

二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

中滩中心小学孙娴。

二年级数学(上)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这册教材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创设了充分的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探索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乘、除法,1-9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位置与方向,时、分、秒,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理解乘、除法的含义,认识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乘、除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经历编制乘法口诀和整理乘法口诀的全过程,熟记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初步认识简单的乘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除法。

、联系生活认识时、分、秒,具有初步的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能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经历观察多边形的过程,能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有时是不同的。对简单问题的图形,能够分辨出是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1米、1厘米的表象。

、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物体的位置,能联系实际生活认识并分辨方向。

、初步感受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发生,有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认识图形、观察物体、确定位置、辨认方向、量长度等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观念。

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

、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除法是学生学习乘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如果表内乘除法不熟练,就会影响多位数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以这部分内容教学不仅是二年级(上册)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

⒉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在小学低年级,只要求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在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计算,并能正确列出乘法或除法算式。由于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乘除法的意义比较少,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重、难点的突破。

乘法的初步认识。

要通过操作,强化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为建立乘法概念做好准备。

由于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常见的练习是两个数相加或三个不同的数连加,而对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形式接触较少,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认识乘法之前,要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认识几个几相加,建立“几个几”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分散学习时的难点,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只有同数相加才能转化为乘法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初步建立乘法概念做好准备。

要通过把同数相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乘法是从加法引入的,这是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在初步认识乘法时,要经常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或实物图抽象出几个几,先根据几个几列出同数相加的算式,在根据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算式的改写中不断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

等到较熟练后,可根据几个几相加直接写乘法算式,进一步加深对乘法的认识。

在认识乘法的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几个几相加,如教材第5页第3题,左边是2个3相加,即可列式3×2=6,也可列式2×3=6,右边是3个2相加,可以列式2×3=6,或3×2=6,但左边的2个3相加不能说成3个2相加,右边的3个2相加不能说成相加2个3,几个几相加的具体含义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或事物图说说是几个几相加,在列出乘法算式。千万不要让学生看着抽象的乘法算式再去说该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通过操作,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为建立除法概念奠定基础。

教学除法的认识,往往先从分实物引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除法在应用也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一共分成了几份(即求相同加数的个数),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即求相同加数)。

由于求的问题不同,列出的分法不同,但所分得的每份都是均等的,所以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在教学认识除法之前,先要通过具体分东西的操作,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平均分”概念,再学习两种不同的分法,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实际活动,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特征。

知道学生根据集体情境,联系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

列除法算式与列乘法算式相比,相对要稍难些。列除法算式时,要把被分物体的总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做被除数;要把每一份的个数或平均分成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做除数;把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做商。所以在教学认识除法的例题时,先要说明要求出问题的结果可以用除法计算;在列出除法算式后,还要结合例题的具体情境,联系实际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以加深对除法的认识。

例如,教材第36页的例题中,6÷2=3,“6”表示一共有6个小朋友(即被分物体的总个数),“2”表示每辆车坐2人(即每2个一份),“3”表示要做3辆(即分成了3份);第37页的例题中,6÷3=2,6”表示一共有6枝铅笔(即被分物体的总个数),“3”表示平均分给3个人(即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人分得2枝(即每一份分得2个)。

要通过列式比较,从整体上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当学生知道把一个数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了多少份,或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了计算,对除法的这两种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可以把这两种分法整合在一个背景下,通过一幅场景图的观察,完成两组填空,并写出两道相应的除法算式(如,第38页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39页练习四1-5题),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被分物体的总个数、每几个分成一份以及可以分成几份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一**,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注意沟通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练习四7-10题)。在看图列式时,要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顺序:乘法反映的数量关系是从部分到整体,看图时要先看“每一份是多少 ”和“一共有几份”,把它们作为已知条件,把“一共有多少”作为要求的问题;除法反映数量关系是从整体到部分,看图时要先看“被分物体的总个数 ”和“要分的每一分是多少”(或“平均分了几份”),把它们作为已知条件,再把“能分成几份”(或“每一分是多少”)作为要求的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看图列式的方法,而且能在比较中加深对乘除法数量关系的理解,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用乘法口诀求商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上)

学校:中滩中心小学。

姓名: 孙娴。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表内乘法 一 二 长度单位 角的初步认识 观察物体 一 认识时间 量一量比一比 数学广角搭配。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是进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指导思想。本册实验教材是以 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 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角的初步认识 表内除法 一 观察物体 一 表内除法 二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时间 数学广角 搭配 一 等。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首先呈现在测量实物的长度...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周六教研日活动材料。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分析。王助乡张庄学区数学教研组。2008年3月15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分析。王助乡张庄学区数学教研组。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1 6年级 是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