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发布 2020-12-21 13:36:28 阅读 3487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学段目标。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和运动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1---3年级学段的具体目标阐述为:

1、能根据具体事物、**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体验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会画对称轴及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发展点。

积累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本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具体内容编排。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教材第67页)

例11)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境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

2)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教学难点是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4)教学例1时,可采用分步教学,层层深入的方法,采取4人或6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只恐龙玩具(或其他玩具),然后让学生分3个层次进行观察:①本位观察;②换位观察;③全面观察。使学生亲自参与到观察的全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5)例1下面的做一做是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摞书,判断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这个活动简单易操作,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来。但是在观察后进行连线时,学生很容易出错,不知道怎么连,这时教师要先示范连线。

这样在进行练习十五第1题连线时,孩子们就会独立完成的很好。

2、轴对称(教材第68页)

例2:教学例2时,首先要把握“对称”的教学尺度:

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会找出对称轴,体会和欣赏对称美就行了;对于对称图形的定义及性质不作**。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观察图形上,由直观来判断是否对称,会找出给定图形中的对称图形;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会画最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如教材第70页第3题)。

另外,例2是概念的教学,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过程,并让学生仿照着随便剪一剪。不同学生剪出了不同形状,通过交流、比较,发现剪的过程中的一致性:把长方形纸从中间对折,两边就完全重合了。

从而利用“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现象的**,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形的**,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

二是多组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3、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是相对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对镜面对称的教学,只要通过学生观察**、照镜子等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了解镜像性质即可。

重点是上下、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照镜子内外的人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游戏与活动中理解镜面对称的基本性质,体会感知镜面对称的趣味性。

教学建议。1.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对于“轴对称”、“镜面对称”以及对称的性质,都没有明确提到,不要拔高要求。学生在表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不规范,不科学,只要大致表示出意思就可以了。

2.课堂上让学生准备一面镜子,让学生实际的照一照。如:

让学生把自己的文具盒往前推一推,再往后拉一拉;让学生跳一跳或举起手,;让学生摸摸自己的右耳朵、右眼睛、左耳朵、左眼睛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照镜子时上下、前后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的位置却发生了对换。让学生直观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练习十五的习题(教材第70页)

第1题:连线。这题和第76页做一做虽然都是连线,但却有所不同。

本题不像“做一做”那么易操作,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也就是假设自己站在车的前方,会看到那个图形;假设自己站在车的侧面和后面,分别可以看到那个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表象,再连线,这个类型的题目期末试卷会经常见到。)

第2题:是教学中的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总是喜欢将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当成是对称轴,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先画出它的对角线,再沿对角线折一折,学生就会发现,对角线的两边根本就不会完全重合,所以对角线就不会是长方形的对称轴。

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要引导学生通过有限次的操作,发现规律。另外,圆的对称轴的画法可对学生进行指导,先找出圆的正中间的点(圆心),圆的对称轴应该是通过圆心的。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长方形的对称轴有2条,正方形的对称轴有4条,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分别在**,让学生根据图形多说一说,并在对应图形的下面标出对称轴的条数。

这类题型在期末试卷中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第3题(第70页),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然后教师小结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

教师强调后如果学生还有不会,这时教师让学生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让同桌教一教。

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这类题型难度太大,期末试卷中不曾出现,期末试卷中考过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练习十五中最后的思考题:

看镜子写数字(第71页)

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练习时可让学生拿镜子实际的照一照。另外,课本上所呈现的数字影象,不仅数字本身是反的,数字的顺序也是相反的。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一、学段目标。

表内乘法(二)”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1---3年级学段的具体目标阐述为: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能运用数和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三、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

教学难点:1.记忆口诀;

2.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本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巩固);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加深)。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五、具体内容安排。

一)教学7的乘法口诀(教材72页)

例1的编排思路与前面6的乘法口诀的相同。只是右边乘法算式中第二个因数要求学生填出来。此时学生已熟练掌握2—6的乘法口诀,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一些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可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

本节课的难点是熟记7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数。

字较大,记忆不太容易。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应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下面介绍几种记忆口诀的方法:

1、利用规律记口诀。

2、多种形式记口诀:如:老师们常用的对口令、**车、找朋友等。

3、结合生活经验记口诀。

1)鼓励学生想出记忆口诀的好方法:口诀编出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谁有好方法能快速的记住关于7的一句乘法口诀呢?

(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练成了火眼金睛,这些学生都非常熟悉。)

2)由于7这个数字比较特殊:童话故事中的七个小矮人,生活中七星瓢虫、七巧板,一周有七天,古代的七言诗等,他们都与七有关,老师们都可以围绕这些内容设计一些记忆7的乘法口诀的活动,4、对数目大容易错的口诀要单独抽出来练习。

7的乘法口诀易出错的是四七二十八(错成四七三十二)、六七四十二(错成六七二十四)等,老师们应注意搜集。

练习十六习题:(第73页)

第4题:学生易把6组同学错看成3组,因而算式错写成3×7=21(个)

第8题:把口诀补充完整,这道题中( )七三十五七四十九这两句口诀易错,也就是填第一个因数的这种题型难,学生易错,教师要注意多补充此类型题目进行练习。另外,如果是只知道两个因数的积让填2个因数,会更困难,如:

()三十二 ()五十四等,由此看出平时教学中对口令练习乘法口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9题:关于圆、角、分的计算是学生一年级学习的,可能会出现知识的遗忘,学生往往不进行单位换算,会直接错写成7×5=(35)元(0)角 ,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

二)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材第76页)

有3个例题,这三个例题的层次是:例2,通过实际操作说明“倍”的概念;例3,通过操作教学怎样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4,脱离实物操作,借助于形象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周六教研日活动材料。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分析。王助乡张庄学区数学教研组。2008年3月15日。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分析。王助乡张庄学区数学教研组。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1 6年级 是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学段目标。观察物体 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 图形的认识和运动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1 3年级学段的具体目标阐述为 1 能根据具体事物 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 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现象。3 通过观察 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学段目标。观察物体 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图形与几何 领域中 图形的认识和运动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1 3年级学段的具体目标阐述为 1 能根据具体事物 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 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现象。3 通过观察 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