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美》。
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二、编者意图。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
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这四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语文园地”里“我会读”给出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向我们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的草原画面。“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将学习前面几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对家乡的确了解、热爱方面,畅谈家乡的丰富物产、美丽的景色以及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展示台”展示的是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以此来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综观这向部分内容,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来安排的。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教科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
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宽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对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了本组的内容。
“我知道”与“宽带网”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文,应该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能主动进行**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比如,第三组“语文园地”中的“宽带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介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并列举了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此外,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以及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28个省(自治区)都在**。
这个内容的安排,联系本组的专题,同时提供部分拓展性材料,并布置学生自己可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选编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的小猫》,有反映首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有引导学生**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诗歌、散文、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教师易教,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如,“渐渐地——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方向地方千方百计___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式的学习(如,“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以上不同形式的练习,其目的在于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手用脑的过程当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即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本册教科书,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到亲、自然。像练习中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像学习伙伴吐的泡泡里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点缀,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
如,《小鹿的玫瑰花》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呢?”在《葡萄沟》文后,学习伙伴建议:
“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去共同**。
这是教学思想的改变,也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学习。“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如,“语文园地二”中,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词语的两个字调换顺序之后,意思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增强趣味性,本册教材还设计了游戏的内容,如“语文园地一”中,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把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生成就感。如,“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以及同学之间做的词语接龙游戏。
“语文园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和名言。这样安排,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了他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的方式、方法,能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把学习作为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
本册教科书,不论是题目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文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还知道上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
”乙:“快说给我们听听吧!”“语文园地五”之中的“读读背背”练习后学习伙伴的对话,甲:
“我知道‘暑相连’是指‘小暑’过后是‘大暑’。”乙:“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指哪四个节气吗?
”为了实现本学期的课程发展目标,本册教材中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安排了八个训练单元,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和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一单元专题:春天里的发现。
一年级下册,学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专题的课文,也是第一单元。虽然两组教材都以春天为主题,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内容,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有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奥秘。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导语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区别了,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单元的导语是这样的:我发现春风是轻轻的、暖暖的,春雨是细细的、密密的。
我们走进春天,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应该说本册“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
本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整体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就更加的强烈和持久。比如,《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
”《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在为“语文园地”中的学习活动准备。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充气雨衣教材分析
充气雨衣教材分析。这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前面已经讲到课文主要以叙事为主,多处伴有人物动作,那么就让学生多动手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实验过程或成果,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充气雨衣 是略读课文,最难的是课文中提到的有些东西,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教法解析》
假如 教材教法解析。孩子能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要去关爱他人,因为每一个儿童都有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他们充满了想象力 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 改造自然,在 假如 一诗中,他们的愿望借助 马良的神笔 得到了实现。这首诗重在朗读感悟,除了感受语言的美,更重要的是体会诗中的情感美,学完这首诗后的学生产生了许...
小学语文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总结
小学语文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总结。小学语文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总结。为引领教师深入地理解课标,钻研教材,在课堂中切实落实语用,达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xx县教师进修学校在2015年4月9日在xx小学进行了小学语文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教材培训,来自全县直属小学 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