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等基于标准教案

发布 2020-12-20 04:25:28 阅读 7756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基于标准:表内除法(一)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课程标准(17页)关于数的运算从8个方面进行表述的,其中与表内除法(一)有关的目标有第2条、第8条。

2.基于教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运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的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基于学情: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时分物的实践经验。

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案。

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平均分(一。

课时:共 12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 王康/郭永芳巩义市小关镇龙门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认识**于实践”。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却是平均分的实践经验。教学时,有分物品的具体情境引入“平均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摆摆、分分、看看、圈圈等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

3.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学习除法首先学习平均分。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学好平均分这部分内容,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1.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分一分活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有所提高。

评价任务。任务一: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任务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三:通过分一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

2、表内除法(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

教学反思:表内除法(一)》教案。

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 平均分(二。

课时: 共 12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 小学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康/郭永芳巩义市小关镇龙门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认识**于实践”。小学生经历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所提高。

3.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学习除法首先学习平均分。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学好平均分这部分内容,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有所提高。

评价任务。任务一: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任务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三:通过分一分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平均分(二)

8个果冻,每2个分一份,能分成几份?

每几个一份地分→平均分。

表内除法(一)》教案。

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课时: 共 12课时第三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康/巩义市小关镇龙门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均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平均分活动中自然过渡到除法运算,便于学生从中体会并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它既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也是以后解决除法实际问题的基础。

3.教材分析

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同时说明除法算竹笋分法各部分名称。但要学生理解除法运算意义,需要建立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操作活动之间联系。

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评价任务。任务一:正确进行平均分和除法含义的多种表征之间相互转化。

任务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任务三:正确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芦洪市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总课时。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加 知识。课型。新授。第1课时。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目标。目标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能力。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一 情景导入。1 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芦洪市中心小学教案总课时。年级。二科目。数学。课型课题。新授。主备人。叶丹菊。执教人。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 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课题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1节次1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让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 加法的算理,让学生在以前认知基础上可以很轻松地进入新知的探索,内容安排很合理科学。知识与能力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