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发布 2020-12-18 15:42:28 阅读 3058

3.考察对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对米和厘米的概念学生建立得很好,有些学校对率在98%以上。

当然,教师要注意此题是考察学生对米、厘米概念建立的最基本的题,也是最简单的题,2023年我们考过的连线的问题就比这个难。

基础的表象要建立,可以以参考物来支撑表象。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的表象必须建立,1厘米以自己的手指宽度等参照想象,1米可以以自己的身高、臂长来想象。关于米,可以选择自己的身高,父母的身高来参照。

父母身高不到2米,门比自己父母高一些,但没有3个爸爸那么高啊,所以门高不可能是6米,应该是2米!与新加入本册教材的旗杆高度是13米还是13厘米很相像。

4.第4小题和第七小题考察了学生对时、分的认识。第4小题问题较多,是填空题中对率最低的一道题。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长时间,有些学生写成了(60)时或(5)时,分针从4走到6,有学生写走了(2)分,还有学生写走了(15)分,学生对于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这些理解和掌握的不好,可能一方面是对规则掌握不好,还可能时间观念建立不够好,此题的表述上也给学生造成一定误导,孩子顺着来,前面问时针从12走到1是走了( )时,第二问问分针从4走到6了,学生顺着前面的看成了时针,这也是低年级孩子的一个特点,以往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我会点上重点符号做上标记,因为我们不想挖这样没有必要的陷阱来测试孩子。

5.第小题学生完成的很好。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很扎实的。

第二大题看谁眼力好。

第小题出错较多。

第3小题这个钝角的摆放角度不是开口朝右上角的,一条边不是在水平位置,平时教学中也要注意这些,角的摆放不能只是一种方向,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另外,判断不准的时候应该用三角板上的直尺比一比,很多学生没有想到这一点,随意的一判断导致出错。

5和6相加,5和6相乘,5个6相加,这样的问题可以对比出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弄懂题意。

第三大题计算。学生对率较高。口算、笔算都比较扎实。

考察学生基本的计算技能,包括表内乘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及竖式。多数学校口算对率在95%以上,这个成绩是不错的。

第四大题做一做。

第1小题,考察的依然是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有些学校分析,这道题他们并没有练过,但学生依然完成的很好,这与他们乘法意义的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理解透彻有关。对乘法的含义的建立,学生应该达到看图能看出是几个几,知道用加法算是怎样的,用乘法算是怎样的,能根据文字叙述列出乘法算式,也可以反过来,让学生说说什么事能用2×6来算呢?画一画图来表示这个乘法算式的含义等等,这样实现不同表征方式的转化,促进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含义。

实际上教参中给的评价样例中就有这样的题。

第2大题,考查学生测量及画线段的能力,测量学生没问题,画线段也没问题,问题出在了没有弄懂题意,平时常做的是画一条比下面线段长3厘米的线段,结果形成了一种定势,连题目也不看了,就按自己的想法做了。看来解决问题教学中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培养是对的,在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教材中都问“知道了什么”,这是让学生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能选择有用的信息解决问题。例题、还有做一做的审题,都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题,再在小组内说一说读题后你知道了什么,小组内说,这样说的面就扩大了,这对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表述能力都有好处。

画角、观察物体学生完成得很好。

第五大题、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计算。

都存在一定问题。第1小题是直观的植树问题,书中的原题,不是抽象的植树问题“一排有5棵树,每两棵之间距离是8米,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树有多少米”,一些学生没有看懂图,第二小题同样,有学生也没看懂,比2个5多4或比3个5少1,比4个3多2,比5个3少1,学生没看懂。建议今后看图列式,要有选择地让学生在列式之前先说说图意。

用语言把图意表示出来。两棵树之间的空儿是8米,这几棵树有4个空儿,一共多少米?4个8米是多少米?

第二幅图,可以直接说比几个几多几,也可以说比几个几少几。反过来,让学生画一画几个几,比几个几多几个,比几个几少几个。如比4个3少1个。

一堆一堆的画,一排一排的画都可以。直观形象,便于理解,同时也为解决问题中使用画图的策略打基础。

2、连续两问的问题,目的是为两步计算应用题打一个基础。(书32页做一做原题)

连续两问的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学生还不习惯于连贯地思考,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连贯地思考,为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做准备,在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第一,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要防止学生看了第一个问题后就做,而漏掉第二个问题。

第二,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重在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还缺少的条件及到**去找。

第一问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第二问,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要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需要知道一班有多少人,二班有多少人。一班的人数在已知条件中,二班的人数是第一问中求出来的。可以直接使用了。

第三,要加强常规训练。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问题分析所需的条件,应坚持分析数量关系的常规训练,如给条件补充问题,给问题补充条件等,使学生明确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须把条件补足,才能进行解答。

3. (书中36页题目换了一个情境,结构形式完全没有变化。)

4.多余条件的问题。

为了防止学生不思考,不审题,加入了一个多余条件,每条小船坐4人,有些学生就出错了,有的用了乘加的方法,有的用错了数。总之反映出来的还是没读懂题意就做,不认真审题,不会选择信息,还有些学生数量关系不清。

5.79页第5题,104页第8题类似。

(1)买4个和1个 ,一共要花多少钱?

第一问全区有共性存在,第一问一些学生用20加8来计算,没有看到4个排球和1个足球。依然是想当然,不审题。

因此,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实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多让学生讲一讲,读题之后知道了什么(包括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了,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提醒大家的(比如,这道题有两个问题,千万不能忘了一个,比如这道题有陷阱,有一个条件是多余的,没有用),这样学生会更能关注多余条件的问题,对信息会更敏锐。

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数学表达的机会。

为了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表达交流的机会,检验他们审题后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可以试着建立小组,因为,我们数学,有很多时候真需要学生在组内说一说,这样表达的机会就多了。

还要教会学生会在小组交流,小组长可以组织:“读题后,你知道什么了?你先说”,“他说的全吗?

你们有补充吗”,“还有时间,你再说说。”要一点一点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说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到前面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在学生解题后,或解题前,引导学生学会表述自己表述自己的想法、思路,我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或我为什么这么做。

今后继续保持我们双基扎实的优点,不丢掉,同时,也要注意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不光要思考我们怎么教,怎么教会,更应该思考,学生怎么学,怎么样把机会留给学生,这一节课,哪儿需要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哪些地方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到前面讲一讲他的想法,怎么培养学生补充他人想法,质疑他人想法的能力。促进学生在会做解题的同时,更要会思考,思维和语言密不可分,怎么表述自己的思考,怎么和他人交流,倾听等等。

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这学期期末我们对全区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质量测查,我们统一提供试卷,各校组织考试 阅卷,区教研室进行了巡考。各校考试阅卷工作组织严谨细致,并进行了试卷分析,找出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写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下面对全区答卷的总体情况做以分析。一 总体情况。总体看学...

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本次试卷考核知识面广,题型灵活多变,既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二 成绩统计。90 以上,二个班级的平均分在90点以上,相差不大,成绩较好,基本达到本次质量监控的目的。三 班级试卷及答题分析 本次二年级数学试卷题型分三大部分 一口算...

二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

本次二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贯彻了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的理念。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具有 依标靠本 的特点。试题内涵丰富,有效地从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对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