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3搭一搭 二 》教案 2

发布 2020-12-15 16:35:28 阅读 2866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搭一搭(二)(有余数除法竖式)》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编写说明。

本节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同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并学习其竖式的书写格式。教科书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由情境引出除法的横式,引导学生结合操作活动得到答案;第二个问题结合情境和第一个问题的结果利用竖式解决问题,并认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第三个问题是一个逆向思考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解释算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教科书创设了搭房子的活动,目的是结合操作活动巩固和逐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有了上一节课的基础,这里可直接让学生填出横式的结果。

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在第一节课初步认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加深对除法竖式的认识。教科书同样强调结合搭小房子的过程来认识有余数除法竖式,并引导学生了解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看一看,说一说。

有关概念理解的研究表明,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所学内容,如为一个算式编出一个能够用此算式来解决的问题情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对所学概念理解程度的一种体现方式。教科书首先呈现一个有余数除法的算式,然后呈现两个情境,并给出两个学生联系情境解释算式的例子,旨在通过结合情境解释算式,促进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主要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进一步认识余数。有了参前面的基础,教师可以留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教学时,可以参考以下教学环节。

1)让学生首先尝试独立填写算式,再结合搭房子的过程,解释算式的意思。(2)如果独立填写算式有闲难,可以让学生先搭一搭,再填写算式,最后再结合搭。

1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房子的过程,解释算式的意思。

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竖式的写法;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牛联系操作过程,说一说竖式各部分的意思。如学生可能会指着搭好的房子说:“有16根小棒,搭1个房子需要6根小棒,搭了2个房子,还剩下4根。

”“最多搭2个房子。(二)六十二,搭2个还剩4根,不能再搭了。”在引导学生运用直观方式得到结果后,教师再提问学生:

“上面的过程用竖式怎么写呢?”在学生写成竖式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问“竖式中的16,2,12,4各表示什么”等。如“16”代表小棒的根数,“2”代表能够搭成的房子个数,“12”表示搭2个房子需要的小棒根数,“4”表示搭2个房子后剩下的小棒根数。

在解释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时,不必让学生按程式化的语言进行叙述,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再结合具体情境解释“13÷5=2……3”的意思,其中左图可以解释为“一共有13辆小坦克,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2辆,还剩3辆”;右图可以解释为“一共有13片树叶,粘贴一朵花需要5片树叶,可以粘2朵花,还剩3片树叶”。为了加深对“余数都比除数小”的理解,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3辆坦克不能继续再往下分了、3片树叶不能继续再粘成一朵花了”。算式中没有写单位,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加上单位。

2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铅笔有多长 说课稿 上传 汪波更新时间 2012 6 4 19 55 2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铅笔有多长 说课稿。乐平市实验小学 汪波。一 说教材。铅笔有多长 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毫米 分米的认识,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与此同时,本节课中为了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由他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使学生不仅提出和解决了用已有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且通过自主探索 大胆尝试,想出了计算 的多种方法。对于学生自己想出的各种算法,教师都让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数一数。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从标题来看,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从内容看,学生学习了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在创设数学活动的主题与情境中,很自然的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教学目标 1 通过事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