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感受诗中所描绘的草原风光,感受静动结合的写法。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展示草原**。问:你在**上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答复板书:〔辽阔无边的〕草原;〔一碧千里的〕草原;〔牛羊成群的〕草原。
2、关于**中的草原风光,古人在一首诗中早就有所描述,那就是今天要学的古诗《敕勒歌》。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示标题)二、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三、朗读指导:1、**示范朗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上下、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苍苍。
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
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
牛羊怎么样?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2、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3、“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8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目标 1 认识 似 庐 等6个生字,会写 阴 似 等5个生字,理解 苍苍 茫茫 等词语的意思。2 学习古诗,通过 对照 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大致理解诗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题。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课时。日期。1 认识 似 庐 等6个生字,会写 阴 似 等5个生字,理解 苍苍 茫茫 等词语的意思。教学目标2 学习古诗,通过 对照 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3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重点学习古诗...
18 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及反思
生 很大 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 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 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 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 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