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2-06 22:38:28 阅读 2107

8.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片段。

释诗意,悟诗情(教学难点)

师:我们来讨论《望庐山瀑布》后两句诗的意思,有小组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吗?

生:我们这组讨论的结果是:这两句诗是说“庐山瀑布从高处直流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师:说得很不错,基本很接近原诗的意思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三千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庐山瀑布不是真的有三千尺。那庐山瀑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吗?

生:不是。师:

对!庐山瀑布不可能从天上流下来,诗人这样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想象当时的情景。

诗人李白看到瀑布湍急的水流,从山顶倾泻而下,山顶云雾缭绕,仿佛仙境,所以李白用这两句诗来描。

绘他看到的壮丽景色。你们通过李白这两句诗的描绘,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好好想一想,大家再一起交流。

生:朗诵这两句诗,我觉得我看到了壮观的庐山瀑布,抬头看不见瀑布尽头,落入地下时溅起了水花,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欣赏。

师:我们也许没有亲眼看过庐山瀑布,但通过诗人李白形象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庐山瀑布的美景,它一定很壮观,让我们赞叹和喜爱。诗人也是如此,被庐山瀑布的壮阔吸引,用诗句抒发了对它的赞美之情。

赏析:教师在解释了重点词语之后,让学生讨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也让学生走进古诗意境,感受诗词的力量。最后通过想象,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庐山瀑布的美景。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

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

并告之从**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诗人登高望远,看到了太阳落下,看到黄河滚滚流入大海。

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

分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们说:

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

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看谁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诗意,不继续深入,孩子们很难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孩子们将后两句与学习等联系起来,有什么启发?

孩子们逐步感悟,意识到了诗人的宽大襟怀,也明确了今后为人、学习等应积极向上。

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

当**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

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

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8古诗二首名师教学片段实录。结合实际,理解内涵 教学重点 师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 读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生1 我仿佛看到太阳靠着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流向大海。生2 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看不见了,黄河水正滚滚地...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 一 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1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夜宿山寺 在教 夜宿山寺 这课时,让学生先初读,在读,三读课文后,再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但我很快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参加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发现其中一幅有问题的画,那是一张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