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二首教案

发布 2020-11-18 02:57:28 阅读 8237

《古诗二首》

拓展文章《苔》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等方式读通古诗,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黄、层”等生字。

2.借助关键词朗读并了解诗意。

3.想象画面背诵古诗,能简单描述古诗的画面,初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体会《登鹳雀楼》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想象,激发**植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时间:2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山西的永济市有一处著名的景点(出示鹳雀楼**),这处景点叫“鹳雀楼”,认读“楼”字,说一说在**见过这个字。

2.知道这里为什么叫“鹳雀楼”,为什么又会成为著名景点吗?

一种叫“鹳雀”的鸟儿经常在这上面休息,因此得名鹳雀楼。)

这座楼非常著名是因为一个人一首诗。(介绍鹳雀楼的背景及诗人: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淩,晋阳人。

)他登上鹳雀楼,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而使这座楼声名远播。(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应该怎样断句停顿,老师指导据义断音:“登/鹳雀楼”。

3.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诗中感受那美好的意境。

二)品词读诗,学习《登鹳雀楼》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古诗。(生自由读)

检查朗读情况,并识字。

出示《登鹳雀楼》,学生自由练读古诗。借助工具书或请教同学识记生字。重点指导“尽、欲、穷、层”的发音,交流识字方法。出示古诗,指名朗读: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读出节奏。对于五言律诗,我们通常采用2/3的节奏停顿,采取多种形式练读:自由练读、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个别读、齐读等,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学生反复吟诵,小组互评,把掌声送给读得最好的同学。

4)配乐,小组推荐代表声情并茂诵读古诗。

2.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借助插图,学生交流看到了哪些景物(白日、山、黄河、海)。

想象夕阳的样子,理解“白日”在诗里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

学生展开想象,并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根据想象读好一二句。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学生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楼”,关注登楼的人。想象登上更高的一层楼时看到的景象。指导有感情读好三四句。

结合生活谈一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理解讲出诗中蕴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我们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3.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

1)出示“欲”在字典中的解释,让学生选择。(①将要②想要)

2)更:再。

3)理解“一”的意思:是不是指再登上一层就可以了?那么这个“一”表示什么?(很多)

4.梳理全诗脉络,抓住关键词描述诗中画面。

夕阳渐渐西沉,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不息,汇入浩瀚无边的大海。要想打开视野,看到千里之外的景色,还需要再登上一层高楼。

小结:我们跟随着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西下、黄河入海,明白了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的道理。同时,我们也学会了通过想象画面读懂诗意的方法。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领悟再来诵读这首名扬天下的古诗吧!

三)迁移学法,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诗文。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重点指导“瀑”“遥”的读音,并根据提示读准节奏和停顿。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想画面。

借助插图,学生边读边思考,交流想象到的景物(香炉峰、峰顶升起的紫色烟雾、陡峭的崖壁、飞流直下的瀑布等),大致理解诗意,并能根据诗意合理想象画面:

阳光照射下的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烟霞,远远望去,那瀑布就像一条白色的绢绸悬挂在山前。悬崖上飞落的瀑布像有几千尺那么长,让人以为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人间。

3.诵古诗。练习背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四)拓展阅读。

同学们,像这样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还有很多,不过有时候一些很小很小的事物也是一处独特的风景,现在打开主题丛书,让我走进《苔》。

出示要求:1.小组互助,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想象画面,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3.交流:讲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五)写字指导。

教师出示字贴,正确、美观地书写“黄、层” 2个字。

1.书写提示:“黄”是上中下结构,上部扁、宽,中下部长、窄;长横位于横中线上侧,下部的撇点底部持平。

“层”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上窄下宽,两横上短下长,上横在横中线,撇折起笔在竖中线。

2.师范写,学生练写。

3.评价修改。

三、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黄层。

读出节奏。读懂诗意。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教学实录

8古诗二首名师教学片段实录。结合实际,理解内涵 教学重点 师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 读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生1 我仿佛看到太阳靠着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流向大海。生2 我仿佛看到夕阳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看不见了,黄河水正滚滚地...

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我是这样开展新课的 一 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从图上看到些什么?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

8古诗二首导学案设计。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古诗二首。2 正确 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3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壮丽。正确 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1.制作多 课件和与古诗相配的 最好有鹳雀楼和庐山瀑布的 短片。教师 2 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