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遵循了我校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整合模式,即“巧妙引诗词——初读知大意——品读悟诗情——扩读升情感”。首先我借助白居易创作这首诗的故事导入教学,极大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初读古诗时,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做到有层次性地提高朗读能力:
通过自读,清除朗读障碍;示范加指读使学生朗读不但准确,还上升到有节奏这一层次;齐读晓韵律,为后面深入品味诗文做好了铺垫。
品味诗情体会意境一直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它,使学生充分感悟诗词的意境美呢?在“品读悟诗情”这一环节中,我借助了多**和**等手段,采用了读中悟、悟中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升华情感。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理解抽象,于是我借助**引出诗句,使学生的理解更形象化。
我首先借助古诗**,启发学生感知古诗描绘的是**的草。学生都齐答:草原。
“离离原上草”这句中哪个字是草原的意思?这样“原”字就形象理解了。“离离”是学生理解诗句的难点,我又引导学生看图:
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原上的草长的怎样?同学们说:很多,很茂密,很茂盛。
我乘机再问:古诗中的哪两个字说明小草在辽阔的草原上长得很茂盛,同学们都能回答“离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离离”的意思,同时我引导学生读出茂盛及草原的一望无际,同时借助手势辅助朗读,提高了朗读效果。
接着,我又出示四张不同季节小草的**,让学生辨认,并用语言描述不同季节小草的特点,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形象感知了什么是“枯”,什么是“荣”,理解的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诗与画的结合,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品位古诗、感悟古诗中的意境,学生学起来也轻松多了。后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理解,我配以**,同时重点抓住了“烧不尽”的是什么来加以引导,诗句的理解就这样水到渠成了,通过反复读使孩子们体会到了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
然后,我又借助描述意境,引导学生针对性地齐读不同的诗句,最后又齐读了全诗,从而升华了对小草那顽强的生命力的体验,整体感悟了全诗,使本课教学达到了一个**,学生读的能力真正达到了显著的提高。
“扩读升情感”这一环节中,我主要向学生还原了本诗的原貌,并鼓励孩子课下读一读后四句,搜集相关资料,感悟它们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进而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探索学习的精神。
我觉得本节课最成功之处一是形象感知,二是读得到位。当然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朗读如果再配以**,可能效果会更好,学生更能入情入境。
扩读升情感这一环节,如果再准备一些课外的内容,如白居易的其它诗词,可能知识拓展得会更深入些。
二年级下册《草》教学反思课标版
草 教学反思。这首古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本诗读时琅琅上口,思时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根据学生课前基本会背这首诗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指导。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虽说新课改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通过反复朗读去思考 领会 感受 ...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采莲曲 教学反思。根据 古诗诵读 这一课型的要求和本首诗浅显易懂的特点,打破古诗按照第。一 二 三 四行的顺序进行教学的常规方法,从诗人当时 只闻其声,未见其人,浮想联翩 的感受出发,以 闻歌始觉有人来 为切入点,倒推诗句,再梳理顺序朗读整首诗,引导学生游历于古诗的意境中,使学生和诗人的感受产生共鸣...
二年级语文下《草》教学设计一
二年级语文下 草 教学设计一。一 谈话引出课题。1 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 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2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 草 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二 范读课文,学生领会。三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 借助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