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16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2-06 18:31:28 阅读 7772

16古诗二首。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单元:亲情与关爱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代诗人王维和李白写的关于亲情友情的诗,都表达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真挚情。

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八个生字,会读文中十五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初步感受两首诗所表达的兄弟间的真情,朋友间的友情。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2.

朗读感悟想象画面,感知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3.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王维、李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两首诗所表达的兄弟间的真情,朋友间的友情。重难点分析:

本课篇幅短,生字不少,应该根据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适时加以理解。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容易激发而难以保持,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学生。

的**欲望,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诗人情感。课前准备:

多**创设的动画或**、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设计说明。一、教师简单介绍诗人王维,导入新课。王维是一位唐代大诗人,17岁时,离家到长安求学,非常想念家乡的亲人,于是他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成了流传千古的名诗。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互读。3.指名读诗。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1)评价优点(2)提点建议。

5.**车识字,并给这些字组词6.指导书写。(三)理解课文一二句。阅读提示:

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1.人在什么时候最想家、想亲人?2.诗中怎样写的?

3.你觉得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4.你能读一读吗?根据阅读提示理解课文。

四)理解课文三四句。

讨论问题:王维是怎样思亲的?展示如下有关内容:1.重阳节2.茱萸。

3.思考:王维的兄弟们登高时会说什么?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在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天地,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从而增强自我的学习。

为什么思亲?”和“怎样思亲?”是理解全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具有“牵动”全文的作用。只要抓住这两个问题,就能顺利地开展本课的阅读教学。

4.长安的王维怎样表达思亲的?5.我们静静地走进了诗人王维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吧!

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三、课后延展。

演一演:如果我是王维。

以王维内心独白的形式表现古诗内容。可以诵读,也可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意识。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说明。一、简单介绍诗人李白,导入新课。1.教师简单介绍李白,并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李白的了解。

2.请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3.过渡: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及资料。导入《赠汪伦》

二、学习古诗《赠汪伦》。(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赠”(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提出要求: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互读。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3.指名读诗。

4.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

1)评价优点。(2)提点建议。

5.出示古诗。全班汇报交流。(1)读句中的生字。(2)读句子。

3)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展示汪伦写给李白的信,激趣导入文本。由学生自己已经积累的李白的诗入手,将学生的认知前提纳入教学视野。

字,再读。注意指导:“赠”、“深”的读音。6.**车识字,并给这些字组词。7.写字。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1)老师范写、指导,左窄右宽的字:“情、深”。“深”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要和撇对称。

2)学生描红。

三)朗读古诗,初步理解古诗。1.谁要走?怎么走?(理解“乘舟、欲、行”)2.谁送谁?怎么送?

理解“踏歌”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展示歌曲《赠汪伦》

3.汪伦送行,李白知道吗?你是从**知道的?(理解“忽闻”)

4.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理解“不及、情”,体会情比水深。)

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踏歌送行,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动呢?

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四)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展示。1.看插图,朗读欣赏。

2.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

再欣赏古诗,体会情感。他们两个在分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理解朋友间的情意多么深厚。

三、课后延展。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想象画面,充分理解课文,从而感受到李白汪伦之间的深情厚意。

朋友间的情谊是永恒的诗源。请欣赏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拓展阅读,丰富积累。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27 古诗二首。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识字。教学要求 1 学会6个生字 含1个多音字 认读6个字。2 了解每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和大草原的美丽。3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按要求把诗句补充完整。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感受诗的意境。教学难点 背诵两首古诗。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 绝句...

新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登鹳雀楼 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 气势雄浑的意境 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望庐山瀑布 是一首七言绝句,它是李白游历庐山时写下的风景诗。这首诗抓住瀑布的动态美,运用比喻 夸张等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

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