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案。
第一课时。主备人:宋娟。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1.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正确写出相应的算式,能正确的读写有余数除法的算式。
2. 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观察,操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的经验,感受除法意义的发展和延伸,进一步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正确写出相应的算式,并能正确读写。
学习过程】一新知我先学。
1.预习第1页的例题。
2.试着做 “想想做做”的第1~3题。
二合作交流。
1 .出示下图,要求学生看图说说这6个圆片是怎么分的,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分别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学生列出算式后,追问:对照图意,6÷2表示把6个圆片按什么要求进行平均分?6÷3呢?
2.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候,有时可以正好分完,但有时却不能正好分完。后一种情况应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展示反馈。
1. 出示例题的文字部分,指名读一读。
2. 小组展示预习时的**。
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
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3)人,还剩(1)枝。
写成除法算式是:10÷3=3(人)……1(枝)
四点拨提升。
1. 小结:由于剩下的部分不够再分一分,所以只能作为余数。这里还剩余的1就叫作余数。
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2. 你能把分铅笔是还有剩余的其他情况也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根据小组的操作情况,各自写算式。
交流:你写出的是哪道算式?这道算式表示把10枝铅笔怎样分?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这道算式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
3.“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五当堂检测。
2. 说出每道算式中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再读一读。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教学案。
第二课时。主备人:宋娟。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例题,“试一试”,以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口诀试商,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 理解有余数除法中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4. 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 理解有余数除法中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可以用口诀较迅速的试商,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 理解有关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路。
学习过程】一新知我先学。
1.预习第3页的例题。
2.试着做“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第、 4题。
二合作交流。
1. 出示例题的文字部分,指名读一读。
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7÷3=□(盘)……个)
2. 分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到商2的?
三展示反馈。
小组①我们动手分一分,7个桃,每3个桃放一盘,放了2盘,还剩1个,所以商2。
小组②7除以3,想7里面有2个3,还剩1,所以商2。
小组③7除以3,想3乘几最接近7而小于7,3乘2得6,6<7 ,所以商2。
四点拨提升。
1. “试一试”
17个气球分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气球,还剩几个?
17÷5=□(个)……个)
提问:17里面最多有几个5?(要知道17里面最多有几个5,可以先想5乘几最接近17,又小于17)
2. 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3.“想想做做”第1题﹑第3题﹑第4题。
五当堂检测。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反思】
认识整百数》教学案。
曲沃县实验小学靳彩青。
学习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页。
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记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记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整百数的含义,并能进行正确的读写。
3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记数单位“百”,初步认识记数单位“千”,并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学习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一、新知我先学。
独学我能行。
1.我会在计数器上拨数:
2.我会说数的组成:
23是由2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58是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67是由6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知识我总结。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
动手我最棒。
我会拨……1000
二、小组交流。
1、针对预习作业,学生对学。
2、小组解决预习中个性存在的问题。(群学)
3、交流预习作业中有争议的问题。
4、教师收集反馈信息。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上黑板展示或口头叙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400在计数器上的百位拨4个珠子,在写数是十位和个位上的0能不能不写?
预设2:一千怎么写?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2、练一练。
完成课本p10的“想想做做”
五、当堂检测。
1、写出下面数:五十九七十八。
读出下面数:29 92
拨出下面数:500 900 1000
2、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认识几百几十》教学案。
曲沃县实验小学靳彩青。
学习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页。
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
2.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几百几十的含义,能正确的进行读写。
学习难点】使学生会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初步估计一些常见事物的多少,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
一、新知我先学。
独学我能行。
1、 我会读 520 890 650 360
2、 我会写二百五十一百九十七百八十。
3、 我会拨230 750 540 960
知识我总结。
写数时百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百位上写几,十位上有几个柱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写0占位。
动手我最棒。
我会算:400+50 50+400 450-400 450-50
二、小组交流。
1、针对预习作业,学生对学。
2、小组解决预习中个性存在的问题。(群学)
3、交流预习作业中有争议的问题。
4、教师收集反馈信息。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汇报。(每个小组中的学生上黑板展示或口头叙述)
2、学情预设。
预设1:从895数到915
从988数到1000
预设2:倒着数数从1000数到888
3、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
四、点拨提升。
1、根据学生反馈存在的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2、练一练。
完成课本p12的“想想做做”
五、当堂检测。
1、我会做:800+90 90+800 890-90 890-800
2、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用☆来评价自己的表现吧!最好获得五颗星!
认识分米和毫米。
主备人严文慧。
学习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页。
学习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3、在数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学习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过程】一、新知我先学。
独学我能行。
1、认识分米。
1) 画一画。
师:按照我们刚才十进制的想法,我们应该把多少厘米定为1分米呢?(10厘米)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在你的课堂练习纸上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板书:分米(dm),教给学生读法)
2) 沟通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画出了1分米的线段,那1分米究竟是多长呢?(板书:1分米=10厘米)2分米呢?50厘米又是多少分米呢?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一般会说从0刻度画到10刻度)
3) 找一找。
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那你们的尺子上只有这一个1分米吗?仔细找找看,看谁的眼睛尖!(引导学生指出从刻度1到刻度11、从刻度2到刻度12等都是1分米)
刚才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现在请大家来量一量我们数学书的厚度。
二年级下教案
二年级下 学会转述 口语交际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学会转述 学会转述 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第7课,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是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来安排的,目的是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本课教材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说明性文字。第二部分为...
二年级下教案
教学目标 2.利用 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 画 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和添加。教学重难点 根据 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欣赏 分小组交流。介绍 分析 欣赏 内容。教师讲解,出示课题 添画。出示 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 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
二年级下安全教案
安全教育教案。河南学校刘静。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上学了。不要再旋转门附近玩耍。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2 提醒学生不要再旋转门附近玩耍。教学过程。一 导言 有多少同学去过商场?你认为在商场内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二 新授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1 如果和父母走散,最好站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