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品德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

发布 2020-11-28 10:50:28 阅读 8255

课题:幸福生活的地方。

教学内容简析。

幸福生活的地方”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中的第一个主题。

教材中“幸福生活的地方”,是指学生自己生活居住的地方,教材首先通过两幅社区俯视图(一幅完整的城市社区环境图和乡村社区图)来非常直观、感性地帮助学生认识城市和农村不同的生活环境,学生建立起“社区”的概念,使学生对社区的理解更加具体化、生活化,符合儿童的认知习惯和心智发展水平。通过系列**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认识社区环境、社区里的机构、公共设施及其功能,了解社区与每个人的密切关系。通过“社区的变迁”感知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高。

通过认识和了解社区,使学生懂得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区生活,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和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社区的合格公民。教材充分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指导,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开展实地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汇报交流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情分析。每个人都有较为固定的生活环境,学生也不例外,但大多数学生对周围生活的环境熟视无睹,平常他们也不太在意身边的变化,加上他们年龄偏小,社会阅历不丰富,不知道过去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对生活的地方没有去深入认识的意识,所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的地方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其实,生活地方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三年级学生已对周围环境和生活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区的特征和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社区环境的变化,有益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的美好情操,而人的活动也将直接影响到社区的环境。

社区环境是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学习的港湾,学习和认识社区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感知社会环境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树立学生关注社区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调查参观等到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将会有所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本校地处偏远农村,学生只对农村生活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城市社区环境只停留在表层认识上,要让学生很快的感受出城市和农村社区的不同,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现在幸福的生活。

教学资源。社区机构、新农村公用设施和商店以及社区里的老人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另外再加上相关内容的多**课件。

教学建议。1. 课前,学生可以自愿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调查小组开展自己生活地方的调查活动。并做好记录和总结。

2. 调查了解周围的社区环境与前些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强大。

3. 教师也可利用一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的文化、商业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进行集体考察,使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

4、指导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画出社区的平面图和路线图,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进行创新设计。画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的地方”。

教学设计理念。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都比较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曾经在大人的带领下到过城市上游玩过,对城市社区样子也有一点模糊的认识,还写过诸如“我的家乡、我的学校”等描写景物的作文,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经历体验。本课教学注意以儿童的身边生活的环境为基础,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结合实际调查活动中的本来景象和真实感受,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和活动设计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和感知水平。

教学目标。1. 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认识能力。认识不同社区的环境,学会运用观察等方法搜集信息,会总结比较信息反映出来的相关内容。

3. 知道什么是社区,了解社区的重要场所、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社区的变迁,感知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的提高。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

激发学生去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4、通过分组合作调查,并及时总结交流出答案,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感。

教学重点。能说出城市和农村的社区的不同之处,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有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和意识。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小组内有人负责组织工作,有人负责记录。准备好调查提纲和调查表,其它调查相关的用具,如录音机、摄像机以及多**课件。

教学设计说明。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的整体设计思路是:

1)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学校周围的社区,(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建立学生对社区概念的感性认识)取得第一手真实的材料,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学会调查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2)总结交流调查结果,比较出城市和农村社区的相同和不同,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知道,虽然生活环境不同,但每个社区都在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3)通过实地调查和**欣赏,使学生了解社区的主要特点和公共设施的作用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鲜活的生活中认识社区的功能,使社区具有人文性和生活性。

4)通过新旧社区的课件的**,引导学生比较,看社区变迁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向长辈们调查了解社区的旧貌,旨在和现在社区环境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学会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认识社区。

出示各种各样的社区图(建立对社区概念的感性认识):

农村社区;

传统居民小区;

现代居民小区;

商业社区;

学校周围的文化社区等。

说一说:1. 社区里都有哪些建筑?有哪些公共场所?有哪些部门和公共设施?

2.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布置调查任务。

1. 考察范围:学校周围社区。

2. 活动目的:观察学校周围的社区有哪些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重点比较城市和农村社区的异同,感受什么是社区?建立对社区的感性认识,了解社区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 观察内容:观察社区有哪些公共场所(如医院、学校、银行、商店、邮局、电信、书报亭、车站等)和公共设施 (如路灯、邮筒、健身器材等)?重点观察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容村村貌。

4. 思考:社区环境的前后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5. 要求:

1)明确活动目的。

2)将全班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各组负责人,分工要明确。

3)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在预定时间、规定地点集合,归校。必要时请家长参与。

4)为了搜集信息,可以拍照,可以画,可以笔录,也可以录音,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记录信息。

5)认真填写好调查卡片(附“调查卡片”),互相合作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三、组织实践活动。

1)每个小组围绕校园一周进行观察,最远不能超过2公里,采访并记录;

2)重点调查乡**所在地的集贸市场和各单位。

3)在规定时间,统一地点集合。

另附:教师在上第二课时之前应鼓励有条件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到城市社区去调查(必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三课时。四、交流,讨论。

1. 先按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分别整理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调查材料,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在社区实地考察过程中获得的信息。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汇报,可以根据不同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汇报方式。

、学校周围有哪些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

、集贸市场有哪些设施,周边环境怎样?

2. 学生根据记忆补充说对城市社区的认识。

3. 社区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方便?离开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 社区里有哪些公共设施?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设施,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

第四课时。五、社区的变迁(通过新旧社区的比较,看社区的变迁)

1. 课前社会调查:

向长辈调查了解社区原来的面貌,与现在的社区比较,看看社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导学生向长辈们调查了解社区的旧貌,和现在社区环境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学会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 组织交流:

过渡:我们生活的社区以前是什么样子?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调查结果,展示**:

街道的变化;

商店的规模与商品种类的变化;

居民住宅的变化;

社会服务行业的变化;

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的变化。

小结: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们生活的社区也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方便。你认为未来的社区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关注社区的发展和建设,树立社区的主人公责任感)

教学资料拓展。

什么是社区服务?

社区:在中国是指村庄、城市里的生活区。

1. 社区服务的概念。

所谓社区服务,是指在**的倡导和组织下居民所进行的自助服务,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的社会服务,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福利性便民利民服务,是一种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的社会服务。

2. 社区服务的由来。

社区服务是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兴起的,它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在我国,社区服务是2023年由国家民政部从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第一次提出来的。

3. 社区服务包含哪些内容?

一是社区福利服务,它是针对社区特殊群体的服务。首先是为老年群体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老年人包户服务、老年人收养和寄托服务、老年人文化生活服务、老年人庇护服务、老年人生活综合服务等。

其次是为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群体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残疾人**服务、精神病人**服务、残疾儿童寄托服务、弱智儿童启智教育服务等。再次是为社区心理障碍群体提供的服务。

主要包括心理咨询服务、心理诊治服务等。

二是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它是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婚庆丧事服务、子女教育辅导服务等,属于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相结合的便民利民服务。

三是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共建的服务。它是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资源所开展的双向共建服务。主要包括职工及家庭子女就业培训服务、企业生产安全服务、社区设施维护服务等。

4. 为什么要开展社区服务?

一是**工作职能转变的需要。**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改变“**办企业,企业办社会”的现状,建立“小**、大社会”的格局,就要实现社区工作社会化,社会工作社区化。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社会化服务,就是实现社会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的具体体现。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 品德与社会 教学反思。本人从事小学三年级 思想品德与生活 教学以来,感受颇丰。三年级思想品德着重强调品德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反映品德,在品德中渗透生活,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科书中图画比较多,语言较少,让学生从图画中来受教育。针对教科书的特点,我试着将品德与语文 品德与网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吉河九年制学校何伟。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懂得了 品德与生活 的课程目标并非局限于一个活动领域,而是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提出的要求。通过教学 学习规则在 我感到班级的日常管理十分关键。教学中,我都把课堂常规教育作为教学的基础,在上课的过程中,把养成教育作为自己教学的重要组...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当我执教完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课后,感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就简单地谈谈自己对本课的认识和体会。1 源于生活的真实素材。课堂中,我所用的 都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让孩子有一种真实感。整堂课,我创设了 寻找身边的危险 等生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