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案 1

发布 2020-11-25 05:36:28 阅读 2441

《风筝》教学设计+反思+再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一件“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

2、 作者用自然的笔触,描述了“我们”由做风筝时的憧憬、希望、快活;“我们”放风筝时的快活的喊叫、拼命的奔跑到大惊失色、千呼万唤;以及“我们”找风筝时的垂头丧气、继续寻找这种心理细节上的变化,层层紧扣是刻画地维妙维肖。

3、 文章共8个小节,可以划分成:

1 ) 我们童年最大的快乐是做风筝,放风筝。

( 2 ) 做风筝。

(3~4) 放风筝。

(5~8) 找风筝。

4、 本篇文章有5个生字:依 、歇、丧、磨、坊;

12个我要会写的字:精(精心)、希(希望)、却(却不是)、依(依然)、拼(拼命)、命(拼命)、奔(奔跑)、村(村里)、抖(抖动)、丧(垂头丧气)、磨(磨坊)。

5、课后有3道习题;1道选做题;一个资料袋(课外拓展风筝的由来)。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

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三、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依 、歇、丧、磨、坊;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并用课文里的词语组词:精(精心)、希(希望)、却(却不是)、依(依然)、拼(拼命)、命(拼命)、奔(奔跑)、村(村里)、抖(抖动)、丧(垂头丧气)、磨(磨坊)。

2、初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

3、会联系上下文理解:精心、憧憬(会查字典理解)、希望、依然(会联系上下文理解)、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难理解的词语。并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会初步归纳文章的叙述顺序:做风筝(2);放风筝(3-4);找风筝(5-8)。并初步体会孩子由“高兴——非常高兴——伤心”的心情变化。

二)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示语: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指名答。(其他人仔细听,找出他放风筝时的动作的词。)

指名说。(描写表示放风筝时动作的词是x、x、x、x。)

今天呀,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童年;去看看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是怎么放风筝的。

2、揭题: (板书“10 风筝 ”

3、齐读课题。( 10 风筝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习资料袋。(课件出示)

2、 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字借助旁边的拼音多读几遍。 )

自读课文 。

标上小节号。 (共8个小节)

3、检查生字。

出示小黑板1(本子放下看上面)

带拼音师领读。(依,依然;歇,歇下来;丧,垂头丧气 ;磨,磨坊;坊,磨坊 )

去拼音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4、逐段检查朗读情况,并理解生词。

提示语:我们一起解决了本课的生字,再回到课文里38页。现在让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朗读情况。

a、我指名一个人读,其他人做小评委,仔细听,他是不是读正确了?有没有加字、少字、改字。听到了用铅笔做个记号。

b、圈出不理解的生词,提问。

抽读第1节(课件出示文本)

提示语:齐读课题 10风筝。

生1朗读。生点评、建议。(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1改正确。

抽读第2节(课件出示文本)

提示语:第2节xxx

生2朗读。生点评、建议。(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2改正确。

提出难理解的生词。

生或师解决。

重点词:1精心(用心);2依然(联系上下文理解);3希望;4憧憬(查。

字典理解词语的重点引导)向往;5芦瑭(长芦苇的水塘);6细苇(结合课文插图理解)

抽读第3节(课件出示文本)

提示语:第3节xxx

生3朗读。生点评、建议。(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3改正确。

提出难理解的生词。

生或师解决。

重点词:7凌空(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8飞舞;9拼命;10

奔跑。抽读第4节(课件出示文本)

提示语:第4节xxx

生4朗读。生点评、建议。(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4改正确。

提出难理解的生词。

生或师解决。

重点词:11歇(休息);12抖动;13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 脸色都变。

了);14千呼万唤(一次又一次地呼唤。);15倏地(极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抽读第5节(课件出示文本)

提示语:第5节xxx

生5朗读。生点评、建议。(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5改正确。

提出难理解的生词。

生或师解决。

重点词:16四处寻找(周围各地都去找);17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 情。

绪低落的样子。);18磨坊(做豆腐、豆浆。)

抽读第6~8节(课件出示文本)

提示语:第6~8节xxx

生6朗读。生点评、建议。(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生6改正确。

提出难理解的生词。

生或师解决。

重点词:19继续(接着做下去, 不间断。)

小结。1、 提示语:(解决了生词,请大家再试着读一遍,并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文章是。

按什么顺序写贾平凹和他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事的?)

2、 边读边思考。

3、 小结。(课件出示)

文章主要写了贾平凹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

4、 划一划。

生字教学。

1、 出示小黑板2。

2、 各种方式读。(1齐读,2组个词读。)

3、 师范写。

4、生自己练。

5、师巡查。

ⅴ 作业。1、 会写的字在拼田本里每个3遍。

2、 生词每个抄写3遍,并把会写的字每个组词2个。

三)教学板书设计:

10 风筝。

四 )设计反思。

一、优点: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二、缺点:1、教学设计中,学生读课文时没有能够把一些作者描写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很好的结合、感悟(过渡语)。

2、生词教学,没有重点。

三、对自己的建议:

1、教学时的过度语,可以再处理、设计细腻些,使孩子听了明白、易懂。

2、把课文中,体会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加进去。

四、质疑:本节课处理有没有突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工具性及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风筝》教学反思。

俞飞波指导老师:陈鲁赞。

我根据组内讨论后,作为一个新教师,在组内老师的建议下,点评下,收益颇多,现归纳总结自己在上课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有:

1、谈话导入(引入冬天,回忆美好的时光。),可以省去,太费时间,可以直接。

导课题、揭题。

2、过渡语,太烦琐。建议做到:简练、精确、抓住重点。(做到提问时,提个主要问题。)

3、对学生的提问,要降低问题难度。要求太高,使得三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并概括。例:

出示资料袋时,我提出:“请大家读完资料袋后,应该收获了两个信息,一会请一个孩子来说!”我所提的问题,对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度大,不理解,孩子听了后眼神很茫然。

4、教学设计第1课时,对文本挖掘太简单。备课时,在教学处理上,可以更深入,以免第2课时来不及。

首先,从一开始,我便习惯性唠叨了:“天气突然转凉,孩子们都要加衣服,注意保暖!”而没有去按照我的教案设计语言,不仅“唠叨”,而且我还不忘舍弃精心设计的引入语言: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今天呀,我们一起走进贾平凹的童年;去看看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是怎么放风筝的。

然后再从教案设计的思路去引入新课。一步一步按步就搬,虽然新课还是导入了,但是时间已经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本该简短的2~3分钟的时间被我拉长到5~6分钟。说者无心,听课的人会慢慢地对我的这种习惯性的“唠叨”,感到厌烦,上语文课就没有这么精练。

原本一节课40分钟本该分秒必争,我更应该好好的把时间利用起来,导入就该简单,废话少说。虽然,平时习惯性的对他们日常生活上的关爱,可以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但作为一个教师时间观念就是要强烈,上课就是上课,下课就是下课。

这样明白的分清界线,孩子也会模仿你这个科任老师的一些行为习惯,从一个个小细节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正是我们小学教师所必备的良好师德。“平常话”不要成为自己在上课时的“催化剂”。

我要逐渐做到把课堂上的40分钟充分利用起来,不要画蛇添足。

其次,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教学过渡语时,太烦琐。例如:我们一起解决了本课的生字,再回到课文里38页。

现在让我来检查一下你们的朗读情况。a、我指名一个人读,其他人做小评委,仔细听,他是不是读正确了?有没有加字、少字、改字。

听到了用铅笔做个记号。b、圈出不理解的生词,提问。还让学生在书本上做各种符号,虽然激发了其他孩子学会倾听的兴趣,但是,让人听了我上的语文课,就是说的话太罗嗦。

我觉得在教学过渡语这个方面,我作为一个新教师是要重点去学习、积累、改善的方向。在平时我要多听师傅的课,以及学校里一些优秀教师里***、王老师、张老师、王老师的平常课,在听课时重点积累、学习他们在文本衔接上,是如何处理的巧妙,而又不漏声色。我要逐渐做到在教学设计时把过渡语的衔接处理的简练、精确、抓住重点。

再次,提问要求太高。在教学设计时,对文本的一些问题上的设计。要根据刚从2年级转升3年级,孩子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是属于慢慢,在阅读教学中慢慢提升的,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思考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教学问题,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不会出现象我一样学生一个个都不敢举手。因此,我在平时可以多和他们聊天,这样可以更多了解他们这个年龄的个性、特点。才可以作到因材施教,从聊天中适应他们,也让他们适应我的语言,上课是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的时刻,不是只有学生的,也不是只有老师的满堂灌,要体现出课堂上以围绕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的语文新理念!

我要逐渐做到,平常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特点,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问题。

最后,对文本挖掘太简单。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时间上要紧凑些,有些简单的学习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好。不需要每次面面俱到,提过几次就可以了。

在上课时可以把教学思路更广阔些,把教材的处理更大胆些,每篇文本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有语言优美的、有顺序清晰的、有**并茂的……在挖掘教材时可以着重一个闪光点,然后使学生从每篇文本里获取一些知识,掌握一些语文技巧,有写作方面的、口语交际的、斟词酌句的……是在不断的积累,反复熏陶下,慢慢喜欢语文,感受语文的无限魅力的。在教学时,不要太简单不要太难,要难易适中,慢慢提升他们的语文功底。

平常多看一些专家的教学实录;多听师傅多文本的解读、感悟;听听一些优秀教师对文本是如何挖掘的方法。我要逐渐做到对文本充分利用不要浪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0《风筝》教学设计

师指导生换词读,体会句子,体会词义。3 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还快活吗?师板书 快活。师 为什么还很快乐?4 指导读,读出你的快活吧。3 学习第三自然段。1 我们的梦想 我们的希望以及我们的祝福都寄托在这只风筝上,我们的心也随着它一起飞上辽阔的蓝天!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0灰雀教学设计

10 灰雀教学设计。福瑞小学 王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新词。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初步理解孩子的诚实和列宁对孩子的喜爱。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孩子的诚实和列宁对孩子的喜爱。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 导入。师 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 蜜蜂引路 你...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10

班级姓名分数。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40分 一 读拼音,规范地写词语。5分 k n qu ji o n nsh sh xi n s n b 二 我会比一比,再组词 8分 辫矛镜投 瓣予境设 枪梦肌测 抢楚肢侧 三 我积累了好多好词语,我一定能填对。5分 鸡起舞一本 经不 思索。兴高 烈相提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