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千古涛声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2篇主读课文,郭风的《长江》,抒发着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深情,而袁鹰的《筏子》,则描写人与自然的搏斗。
原来,同样的对象,是可以用不同的笔调抒发很不相同的情感的。
由此拓展,“比较**”中的课文,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光未然的《黄河颂》、胡宏伟的《长江之歌》、刘元举的《一条大河》、陈衡哲的《运河与扬子江》、毛姆的《江之歌》和叶其扬的《壶口与龙门》等等,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同样赞美黄河长江,或一往情深,或慷慨激昂;同样是江涛河浪,或抒发战斗的豪情,或倾诉人生的苦难……而且,同样写黄河长江,还有各种不同的体裁:诗歌、歌词、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
对这些各种各样的不同,加以发现、分析、领悟、体会,慢慢地使自己的心灵宝藏丰富起来。然后,试着从家乡的小山、门前的小溪、学校的操场、老屋的天井中,寻觅那些曾经有过的感动,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文体,把这份完全属于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看看是不是与别人“不一样”。先从当众口述开始,是说得“一样”有人听还是说得“不一样”有人听?
第1课长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2)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难点: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
教学用具:多**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长江之歌》,思考:这首歌歌颂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歌颂了长江,表达了赞颂祖国的感情)
2.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走近作者。
郭风,原名郭嘉桂,2024年生,福建莆田县人。3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散文作品。2024年发表散文**作《地瓜》。
出版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英雄和花朵》、《开窗的人》、《晴窗小扎》以及《郭风散文选》等。另外著有散文诗集《叶笛集》、《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笙歌》、《小小的履印》等。
四、新授。一)认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真标记生字词,并标记自己的思想受到触动的地方。
1.正字音。
玫瑰( gui) 曙天(shǔ )吹拂( fú )哺育( bǔ )
舢板(shān) 驳船( bó )堆栈(zhàn) 粼粼(lín )
2.识词义。
千年万载:指时间长久。载:年。
曙天:刚亮的天;曙,天刚亮。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无边无际:指极为辽阔广大,没有边际。
容光焕发:脸上放出光彩。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通常用于人的神态描写。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朗读指导。
朗读课文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高低变化,来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读出节奏。)
二)解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齐读课文,思考:文中描写了长江哪个时段的景象?
2.请从文中找出能够表达作者看到黎明的长江景象的心情的句子?
3.合作**:黎明和青春的特点是什么?
4.文中的黎明是否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为什么只写长江的黎明,在这里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5.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分析其相同与不同之处。
2.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
二、新授。一)品读课文:赏析语句,学习写法。
1.文中哪些语句使用了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来并简单分析其作用。
1)请用这句话使用了___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一句式来表达。
2)教师示例:
拟人句:如“长江很早便醒过来。”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长江的寂静很早便被过往的行人打破了。
比喻句:如“哦,长江。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华民族与长江血脉相连的亲切之情,表达了对长江哺育了亿万子女的赞美之情。
排比句:如“第四段‘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满怀激情的写出了长江江面上的繁忙景象。
句式仿写“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2.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有无啰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反复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二)拓展延伸: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共同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补充背景资料:这篇散文作者创作于2024年,目的是要歌颂那个时代他心目中的祖国,新中国诞生后,年轻的共和国意气风发,欣欣向荣,到处洋溢着为未来的灿烂理想而奋斗的勃勃生机,到处是文中写到的生产建设的繁忙景象和建设的成果。这是新时代的开始。
所以文中通过描写和赞美长江,来赞美祖国的新时代,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四、布置作业。
1.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2.搜集有关长江的**、诗歌、故事等资料。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2课筏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2)了解作者运用衬托,体现黄河的自然特征和作品内容之间的关系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智的品质,培养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味、学习反衬、对比的构思方式和表达,品味表达效果。
2.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理解**。
教学用具:多**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黄河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更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不屈向上的人格。作为生活在黄河岸边的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袁鹰先生的文章《筏子》,看看他笔下的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及“黄河的主人”们是如何与黄河进行抗争的。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走近作者。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20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四、新授。一)认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内容,边读边画出所运用的成语,并能大体说出这些成语的意思。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吞噬( shì) 湍急(tuán) 浏览(liú )心悸(jì )
如履平地(lǚ) 筏子( fá )艄公(shāo) 篙子(gāo)
2)根据释义填写适当的词语。
比喻一刻不停地持续进行。( 马不停蹄 )
凶猛得使人害怕的大风浪。也比喻凶险的环境和遭遇。( 惊涛骇浪 )
化危险为平安。( 化险为夷 )
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样。( 如履平地 )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一泻千里 )
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形容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万马奔腾 )
3)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眼前这只筏子,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比喻 )
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拟人 )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 对比 )
二)解读课文,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课文。
2.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艄公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原因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合作**:
1.全文紧紧围绕中心展开描写,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小组研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同桌或小组内初步交流)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授。一)精读课文,**形象:
指名朗读第10段,思考:
1.为什么这里要特别强调艄公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
2.注意该段**现的“化险为夷”、“如履平地”两个成语,全文中哪些地方写了“险”“夷”和“如履平地”?“化”的原因仅仅是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吗?
3.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
二)跳读课文,**写法:
1.本文对黄河的描写十分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对黄河的描写,有什么深意吗?
2.作者极力描写黄河艄公的形象,同时也写到了乘客的大胆镇静,可以把写乘客的部分删掉吗?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比较实践狼教案
1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2 理解文章的脉络,了解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3 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理解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把握文章的思想 意义。4 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功底还较薄弱,还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1 一 基础知识 65分 注音写字 15分 萧瑟 无j 俯k n 晨x 无y n 饱饫 厚毳 w n y n 四隅 海句 力士横亘 消y ju 取物什 雾a 罗布淖 尔安m u 气 p sun 裳 羽衣纤纤 憧憬 缥缈 自省 焦躁 不安 二 根据语言环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0 因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生命教案北师大版
生命。本文为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又为 自主阅读 的第二篇,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训练学生的自读能力,课堂上安排学生自读。教师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引导。一 发现语言障碍并查工具书自主解决。二 本文叙写了哪几件事情?三 本文作者讲了一些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认识 情 与 理 的转换技巧。四 比较 1.和前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