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发布 2020-11-18 13:36:28 阅读 2080

第六单元

一、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诗歌。想象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童话;〈女娲造人〉是神话;〈小圣施恩降大圣〉是**〈寓言四则〉是寓言,中外寓言各两则。

二、本单元作品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个亦真亦幻的世界,令人遐思。学习本单元要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象”创造出来的“另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象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三、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了解想象的一般特点和写法。

理解童话、神话等作品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童话、神话等作品的能力。继续练习朗读、默读。在阅读中使学生能出步感受到想象类作品的艺术魅力,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课文。

激活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想象能力、发表见解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意味深长的用词,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角度**文章的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联系生活经验,灵活理解寓意。

课时安排。1、《皇帝的新装》 (2课时)

2、《小圣施恩降大圣》 (2课时)

3、《女娲造人1课时)

4、《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课时))

5、《寓言四则2课时)

写作 (2课时。

综合性学习 (2课时)

26、《小圣施威降大圣》

吴承恩。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扎实掌握文体知识及一些重点字词,能整体了解文章内容。

方法与过程:展开联想和幻想,了解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享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齐天大圣这个神话英雄的喜爱之情。

学习难点。了解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过程,感受其中的神奇。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自学展示。

1、走近作者及其作品。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讲述盘古开天辟地,一颗仙石迸生出的美猴王拜在菩提门下,取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大闹天宫闯下大祸,被如来佛祖压于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唐三藏到西方取经收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作其徒弟和坐骑。四人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2、积累词语。

1)你能读准以下的生字词吗:

甥刃、擎厢拽。

2)理解下列词语:

中军:赞叹:去来:厮:

配合:擎:

二、合作学习。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三、质疑导学。

1、大圣是怎样变化的?小圣又是如何降大圣的?

根据选文按提示填空。

小圣— 雀鹰 ——

大圣— 麻雀 ——

2、课文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大战过程中的神奇)?

3、齐天大圣是怎样判断那只鱼鹰是二郎神变的?

二郎神又是怎样判断那条鱼时齐天大圣变的?

四、学习检测。

1、根据你了解的有关孙悟空的故事,说说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请你参与“名著阅读”活动,按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下是对100位初中生进行调查后的结果:

西游记》《水浒》《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原著的 24人29人56人48人。

看过影视的98人83人21人16人。

从**内容中反映出同学们“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其一, 其二, 。针对这些问题,你提出一点建议。

2)请从以上几部名著中任选一位你最喜欢的人物作简略介绍。

人物(名字):主要性格特征:

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总结四位典型人物的性格特点。

27.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积累字词,掌握“炫耀、称职、滑稽、头衔、呈报、陛下、精致、勋章、赏赐、御聘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阅读**童话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作阅读提要,用连贯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理解写作思路。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课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自学展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炫耀(xu称职(ch滑稽(jī赏赐(cì爵(ju士御聘(pì骇人听闻(hà随声附和(hè勋(xū章。

2、释义:滑稽骇人听闻随声附和称职精致呈报炫耀知识链接:

3.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即兴诗人》等。2023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有《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作品。

4.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二、合作学习。

1、请用一个字概括文中的内容,这个字既要适用于文中的每一个人物,又要符合本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教师归纳:骗。

2、文章围绕“骗”字安排了哪些人物?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找出符合全文情节发展的词。

皇帝)爱新装—(**)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

3、按照情节发展的线索用连贯的语句复述课文,注意突出关键性的情节和细节。

三、质疑导学。

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一丝不挂地走到大街上游行,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背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衣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五、学后反思。

四、学习检测。

请展开想象,续写情节“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会怎么做?特别是对**和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子。”

板书设计:皇帝爱新装成癖(引子)

**投诱饵皇帝上钩(开端)

皇。帝两大臣和皇帝看新装(发展)

的 新皇帝穿新装游行(高潮)

装真相被揭穿(结局)

布置作业:识记生字词,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一、自学展示:

复述故事情节。

二、合作学习:

1.思考本文主题。

2.划出描写皇帝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三、质疑导学。

1.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出描写皇帝的爱好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就学生举出的语句,教师设疑以诱导,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如:

1)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极尽夸张,它有什么表达效果?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明确:这段话用概括、对比的手法写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强调的重点是“除非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夸张突出强调皇帝爱慕虚荣、生活奢靡。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皇帝为什么会“感到不大自然”?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明确:联系课文对他爱好新衣的描写,不难看出,皇帝自己其实心很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聪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不大自然”。

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皇帝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同,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明确:一句“骇人听闻”,一句“最可怕的事情”,两个“难道”的反问,都是皇帝心里所想,这几句心理描写,突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他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而且用了“极”“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饰语。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相反,表现了皇帝的虚伪和骄横。

4)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已经感觉到老百姓说的话是真的,为什么反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明确: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他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其实愚蠢和不称职,只**撑住,用“更骄傲的神气”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恰当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

小结: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

四、学习检测。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身处当时的情境,会怎样做呢?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五、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27.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

布置作业:读《安徒生童话故事》

28、女娲造人。

袁珂。学习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

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自学展示。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读音:女娲澄澈幽光莽莽榛榛

2)解词:澄澈灵敏绵延莽莽榛榛神通。

2.神话的主要特点是: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2.神话创作的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二、合作学习。

1、整体感知课文,朗读全文,梳理课文情节。

课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解题思路:

标画出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

”等;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等。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三、质疑导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26 皇帝的新装 导学案 学生用 年级科目授课时间。主备人 赵素琴审核人 魏志强 学习目标 1 培养朗读能力。2 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想像力。3 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品格。预习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 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注音。愚蠢御聘分外滑稽贮蓄陛下 赏赐显露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一 文学常识。1 小圣施威降大圣 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闪人,明代 家。一生诗 文 词创作不少,去世后亲友将其作品编订成 射阳先生存稿 4卷。代表作有 花草新编 和 西游记 本文选自 西游记 第六回。西游记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第一步浪漫主义长篇神魔 作者通过奇幻的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训练 第六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训练 第六单元。内容预览 26皇帝的新装班级 姓名 1.下列加点字读音没变化的一项是 a.称职称霸一方b.和气随声附和c.更衣三更半夜d.分外分毫不差2.下边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b.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竞织得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