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发布 2020-11-18 11:41:28 阅读 4888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主备人:邹焕清。

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小熊购物》《买文具》《过河》三个情境。

在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中,学生将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意义,感受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除法的两步计算题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口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目标: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初步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积累、提高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3.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单元重点: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第一课时。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p2 --4

教材分析:通过“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乘减等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自主**、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车)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组织**,合作交流。

一)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

=18(元18(元)

答:该付18元。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二)、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4、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谁的表现最好?

2、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五、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第二课时 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p2 --4

教材分析:通过“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车)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二、组织**,合作交流。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 18÷3+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7、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谁的表现最好?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五、板书设计: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课时。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p8 --10

教材分析:通过“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北大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几枝铅笔》教案

教案。本课的教学内容是5以内加法的初步理解 北师大版 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加法这种运算,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设定以下目标 1 通过解决 一共有几支铅笔 的问题,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能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用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强化问...

北大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北大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班级姓名。一 判一判。1.在算式6 4 24中,24是6和4的倍数,6和4是24的因数。2.万事皆有可能,所以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可能性为1 3根据这些图形排列,第20个图形是。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就是数的本身。5.单位不同,整体的数量不同,无法比较。6.只有分母小于分子...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动物趣闻 克 千克 吨的认识。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 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 克 千克 初步建立1克,千克的质量观念。2.了解台称 天平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