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背影》教案

发布 2020-11-17 10:58:28 阅读 2598

《背影》教案。

过程与方法:以“背影”为线索,逐步把握文章。

情感与态度:体会父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背影”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父子深情。

难点:品味作者隽永平淡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要考考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大家回忆一下,下面的句子是从哪篇课文里来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是我们初一时学过的课文《春》,他的作者是?(朱自清)嗯,我们来回忆一下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先生一生有很多了不起的事迹,其中让人非常感动的是下面的例子:

2023年仲夏,朱自清走出了书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救国救亡的潮流中。他拖着病重的身躯,不为五斗米折腰,饿死不领国民党的嗟来之食。***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里对朱自清这种高风亮节的人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他是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以一生的经历,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气节。

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二、生字新词。

请同学们听录音(或默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找到之后划出来,然后呢,前后左右互相帮助解决,还有不懂的话全班一起解决。

差使(chāi)旧社会在机关里做事叫“当差”,这里指职务。

交卸(xiè)旧时官吏卸职,向后任交代。

奔丧(bēn sāng)

踌躇(chóu chú)犹豫。

迂腐(yū)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

蹒跚(pán shān)因为腿脚不方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衰颓败落。

琐屑(suǒ xiè)细小而繁多的事。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簌簌(sù 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拭 (shì)擦。

三、 整体把握。

扫除了字词的障碍,现在请同学们再看一遍课文,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

请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1.文章的标题叫《背影》,文章主要围绕着上面来写?(背影)。谁的背影(父亲)。父子车站送别是作者花最多笔墨的地方。事情的背景是?

第2自然段。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失业了。

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失业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背景是:

祖母死了,父亲失业,家里陷入困境。

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之间,父亲是再三踌躇。那最终,父亲有没有亲自送朱自清去上学呢?送了。

对,父亲本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送去,矛盾心理的刻画,恰恰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体贴、那份关爱。

正是因为是父亲亲自送儿子去上学,才有了我们课文《背影》这个故事。

2.课文写背影,一共有几次呢?四次。好,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

怀念父亲,惦记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

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

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呢,对,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最后一次呢,最后一次是在**?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四、重点分析。

好,课文四次写背影,我们都已经把他们找出来了,我们看一下,是哪一次,最让你感动?这个问题当然见仁见智。但是作者花最多笔墨写的,是买橘子时父亲的背影,我们就来看看这一点到底写了什么。

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去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一位同学朗读)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布。

同学们找找看,作者朱自清当时是什么衣服啊?(紫毛大衣)把好的留给儿子,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同时,父亲自己的穿戴也说明,怎么样?──家境不好,心情忧伤(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让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提示下,想象父亲买橘子的情景。

同学们,既然买橘子这么艰难,那父亲为什么还要坚持去买这橘子呢?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联系:阿长要我吃福橘)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不管怎么说,父亲买橘子,是不是都是为了儿子,都是因为疼爱自己的儿子啊?对,那父亲爱儿子,朱自清作为儿子,他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

大家思考一下,注意要到文章中去找证据,说他不理解父亲,有什么证据?说他理解父亲、爱父亲,你又有什么证据(思考3分钟)。

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 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b. 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儿子理解父亲、爱父亲。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篇课文说的是父子深情,那我们就联系自己想一想,从小到大,你们是不是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你是不是有办法让父母少操一份心,多露一丝微笑呢?

板书设计。背影。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

背景:祖母过世,父亲失业,家里光景惨淡。

(第4自然段)不送——叫茶房陪同——不放心——自己送我去。

刻画矛盾心理,表现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关爱。

背影:1.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布沉重。

父爱子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艰难。

三次流泪感动之泪惆怅之泪思念之泪。

子爱父。两次自责聪明过分太聪明。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背影》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 背影 教案。内容预览 背影教学目标。1 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朗读的能力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2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3 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4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观察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主动为父母分忧解难。教学重点。1 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 体会中心与段落层次的关系...

2023年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背影》教学设计版

精选文档。背影。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以背影为线索,以时间 空间为顺序记事写人的结构特点。二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三理解作者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尊长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教学设想 一 背影 这篇传统名作,现在编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要求不能过高,须紧扣单元教学要求,加强语...

背影》教学设计 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个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 听读 朗读训练,语汇积累,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提问 1 在你的生活中谁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2 而在我们今天所学的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