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教学建议教学设计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发布 2020-11-17 00:54:28 阅读 5717

微型**的特点在于篇幅虽小却五脏俱全,《在柏林》这篇不足 400 字的**,**要素俱全,情节波浪起伏,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形象鲜明,而**所反映的主题却深刻而震撼人心。

一、品读含义丰富的词句,发挥想象“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开头这平平淡淡的一句,仔细咀嚼,含义丰富。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句话告诉你哪些信息? 学生会说:

火车上都是妇女和孩子,而几乎没有健壮的男子。 这是将句子抽取主干所获取的信息,而且有违常理,你会接着问为什么会“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呢? 火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一个公共场所,男女老幼汇聚才是正常的情形。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精巧之处,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而这个悬念就像相声中的包袱,直到**结尾才让读者恍然大悟。

如果教师就此打住,自然也可以了,但如果此时再让学生品读一下这个句子,并且问一句“还有什么不合常理的地方吗”,学生会进入深度思考,也会发现“缓慢”一词显得怪异,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一般火车给人的感觉总是气势磅礴,一往无前,风驰电掣,雷霆万钧,故用“缓慢”显然是不同寻常的。 但是这时你可以卖个关子,或者也可以说是设个悬念,不要告诉学生答案,你只需告诉他答案去文中找,那么学生就很容易被你领进文本之中了。

二、品读修辞巧妙的词句,把握真意明确了开头作者设置的悬念之后, 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问“**中还有没有悬念”,相信学生一定会发现老妇人“一,二,三”的数数。 这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为何要不停数这三个数,且“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这不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么?这三个数有什么特殊意义么?

这些都能引起读者思考。但是孩子不会思考这些问题,老妇人的奇特举动引得两个小姑娘“指手画脚,不加思虑地嗤笑起来”。 这时作者写道,“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又是一个悬念,老头为什么要“狠狠”扫她们一眼呢?

他为什么要凶巴巴地对待两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呢? 悬念连着悬念,读者的思绪完全被作者控制了,急欲知晓这不近人情背后的答案。

老妇人的数数除了悬念之外,作者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反复,像一柄锤子不断敲击读者胸膛,但作者还是引而不发。 “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 ”再来一个反复,小姑娘由“嗤笑”而“傻笑”,让学生连起来品读一番,或者可以有别样的感悟。

如果说前面的“嗤笑”代表了老头的情感,那么此刻的“傻笑”则完全代表了作者的褒贬,但作者为何要去贬斥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呢? 在重重的悬念和反复之后,答案似乎已经水到渠成了。

三、品读情感丰富的句子,领悟主旨“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这是老妇人反复数一二三的答案,也是这对老夫妇坐上这列火车的原因,这原因催人泪下啊。 反复让学生品读这段话,实在蕴含了感人至深的情感。

老妇人的可怜是因为她失去了三个儿子,这接连的打击使她疯了,“可怜”应当着落在这个地方。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可怜”当理解为“可敬”,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她为国家献出了三个儿子,读到这里读者是否有一种肃然起敬之感? 当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说:

“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反复涵咏这句话,是否可以读到老兵的骄傲,因为儿子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是为了国家死去的。

也可以读到战争的残酷,三个儿子死去了,老妇人发疯了,而现在老兵也将上前线了,于是**的主旨跃然纸上:揭示战争的残酷,呼唤和平。

这时可以抛下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战争? 分析这次战争的情况。

历来有文史一家之说,结合二战的历史,在二战的背景下去解读这篇**,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作为侵略国的德国,不仅给被侵略国造成巨大灾难, 也让本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 再读“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老兵义无反顾的豪迈,所谓上阵父子兵,前仆后继,虽然这是场不义之战,但在老兵心里毕竟他是去为国而战, 故可以理解为表现他的爱国之情。

但是反过来看,“轮到”一词又显得被迫无奈,虽不想去前线,但为了祖国也不得不去,这就使**的主旨更加丰富,更其深刻,具有了反战的思想。回过头来看**标题“在柏林”,为什么不用“在巴黎”或“在伦敦”? 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是更切合这反战主题的,是更具有反思战争的张力的。

作为侵略国的国民尚且遭受了如此大的创伤,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那么被侵略国则更其惨烈了。 任何战争,荼毒生灵,最终受害的总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而人民总是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这时可以再读**的开头,“缓慢”一词当会有新的理解。

这是一列有气无力的火车,就像战争乌云笼罩下的国民,情绪低落,看不见前途。 火车成了一个象征,战时国民的象征,动作迟缓,表情冷漠,甚至带有点麻木,因为不知希望在何方。 故起笔这平淡的一句话,细细读来,实在为整篇**营造了一个相当贴切的背景氛围。

也正因如此,作者仅仅交待火车驶出柏林,而没有交待火车的目的地,例如通常的习惯“一列开往汉堡的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 上 14在柏林教学反思1 课配套

14.在柏林 教学反思。在柏林 这是一篇微型 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战争的残酷性。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 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 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的篇幅极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本文...

习作 我来编童话 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选择一种或几种喜欢的小动物做故事的主人公。注意写清故事的起因 经过 结果。合理地运用想象,使故事更加生动具体。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组织 引导 帮助,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 交流,完成本次的习作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

盼》教学设计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第十七课盼 铁凝 教材分析 盼 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 夜路 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 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教学目标 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