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发布 2020-11-15 05:31:28 阅读 2854

《春》1、课文都描绘了春的哪些景物?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

3、由此看来,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盼望着,盼望着”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总领全文,开启下文,是全文的依托和铺垫。

4、第三段写人在草地的活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们对春草异常喜爱,侧面烘托春草长势之旺。5、这段在描写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由景写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更能烘托感情。

春花图:1、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花的?写了春花的哪些特征?姿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味道:甜。

特征:繁多、艳丽、芳香。

2、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体现在哪些原词上?由高到低从上到下“树上、花下、遍地”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实虚结合、静动结合品味修辞手法: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春花争艳的情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艳丽的景象。“花里带着甜味儿”

通感“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芳香。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春华秋实)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侧面衬托春花的繁多、艳丽、芳香。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春风图。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了什么修辞?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

这句话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这是温暖、亲切、慈爱、幸福的感觉。

5、“卖弄”一词如何理解?

卖弄”一词贬义褒用,再现鸟儿筑巢迎风时的欢乐情景,同时突出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春雨图。6、“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好在**?

逼’字生动活泼,富有动感,突出雨中植物新而闪光,充满生机的特点。7、“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不是写春雨,能否删去?

不能。这句话虽未写雨景,却衬托了雨夜的寂静和祥和。

颂春图。1、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

这三个句子可否调换位置?用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表现春天“新”、“美”、“力”的特点。

不能,因为这三个比喻句是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又写到“青年”,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济南的冬天》第一段。

1、写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法写的?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写法。

2、抒了什么情?抒情方式是怎样的?赞美济南是个宝地。直抒胸臆3、用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济南冬天特点:温晴。以“奇迹”“怪事”引出“宝地”

风雨》1、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一句妙在何处?(1)、放船出去,说明雨来了,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2)、文章题目为“风雨”,前面只说风,只有这句,却是道出了雨。

3)情调由先前的恐怖阴森变为快乐喜悦,呈现出一幅温暖的画面。在风雨之中,众多动植物的的身不由己、惊恐万状与孩子们的天真快乐形成了对比,表现出了作者对孩子们童真与纯洁的赞美。

1.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刹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垂柳比作乱麻,并运用“抛举”“僵直”“扑撒”等动词,从外形描写垂柳在风雨中摇摆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

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本句通过一些列动词描写杨叶、芦苇,在风雨中飘摇的情景。

通过叶面的颜色变化,芦苇在风雨中的声音,充分调动读者的感官去细细的体会风雨来袭的场面。

3.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1)本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葡萄在风雨中脱落和聚集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运用几个动词生动描写苍蝇在风雨中聚集的情景,生动表现风雨的猛烈。

4.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并且用了一长串的动词,运用“鼓”“陷”“倒”“腾”“扑”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在风雨中飘摇的场景,写风的时强时弱,以及风与树林嬉戏的情趣和美感,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作者把风写得惊心动魄,直奔主题,仿佛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一场疾风面前,我们跟着风一起天旋地转。

5、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1)本句的动词运用,先是“跑”,接着“撑”,“撞”,“跌”,直至“失去”了颜色。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受到风雨惊吓的羊的惊慌失措,用“冲”“旋转”“叫唤”描写出门寻羊的红杉女孩,从而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2)作者用“两步远”与“长时间”两组词汇的对比,再次表现风之猛烈,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7.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本句运用“滚”“散”“尖叫”“飘”“斜”“颤”“翻”“旋”“掉”等动词,描写鸟巢在风雨中飘摇坠落,鸟在风雨中飞舞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雨的猛烈。

8.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本句运用一系列动词描写废纸随风翻飞飘荡的情景和猫在风雨中逃窜的情景,以及瓦片在风中坠落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写出风雨的猛烈。

9.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本句运用一些列动词细致地描写池塘里的浮萍在风雨中被风吹得聚集在一起的情景,鱼被风雨冲上岸边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雨的猛烈。

10.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写到了屋内的人与物的表现。1)一组动词,很好的表现了风雨之大。2)孩子们放纸船,一方面写出了孩子们的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是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另一方面写出了风雨之大(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金色年华。1.整体感知本单元字词 作者及课文内容。2.了解文中的读书学习经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熟读文言文,扫清语言障碍,领会文意。1.通过研读文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通过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和找中心句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中语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金色年华。1.整体感知本单元字词 作者及课文内容。2.了解文中的读书学习经历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熟读文言文,扫清语言障碍,领会文意。1.通过研读文中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习通过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和找中心句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中语句...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提纲

第三单元提纲。目标 1.学习并掌握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作家作品情况,积累文中的生字 生词。2.通过诵读,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 鉴赏精彩语句和词语,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美的情趣和良好的语感。重点 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