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发布 2020-11-14 19:24:28 阅读 7868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按“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串教学流程”而设计的教案。

第七单元大海边。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小朋友在大海边活动的不同情境所形成的“情境串”,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组成本单元具有逻辑联系的“问题串”。促使学生不仅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构建起完整的认知结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情景图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单纯的计算教学,让学生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算法多样化是培养儿童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索。在教学口算和笔算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学生探索出的多种计算方法中,哪一种更合理更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体会和比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

3.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进行直观操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和过于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热情的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5.采用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多样的练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练习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单元建议课时数:17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65页,《大海边》信息窗一,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自主练习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用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初步学会估算的方法。

2.经历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

3.体验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肯定喜欢到海边去玩。对吧?海边还有可爱的小虾和小螃蟹呢,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1.结合图意,发现信息。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红捉到了12只蟹子。小明捉到了26只蟹子(板书)。

小玲捉了11只虾,小华捉了23只虾(板书)。

2.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预设: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虾(板书)?

沙滩上有多少只小螃蟹?

他们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蟹(板书)?

他们捉的虾多还是螃蟹多?

螃蟹和虾一共捉了多少只?

3.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板书: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蟹?

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蟹?”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看?(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4.列出算式,板书:26+12=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算出26+12=?

老师给每人发了小棒、计数器,你们同位合作运用小棒摆一摆,拨一拨。看应该怎么算。

先好好想一想怎么算,再把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关注学生是否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组间交流,解决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发言,(台前展示,边摆小棒边说)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先算26+10=36,再算36+2=38。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

鼓励表扬说的完整的同学,这是用了我们学过的口算方法。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竖式计算。

板书 :用竖式计算

有那几位同学用了这种方法?

请你说一说怎么用竖式算。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强调:用竖式计算,一定注意,写竖式的时候,两个加数的个位上下对齐,十位也要上下对齐,得数也要上下对齐;简单地说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帮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但提倡新的方法——竖式计算。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 26+12=? 不论用口算还是用竖式算,都要把两个数的十位加在一起,个位加在一起。所以,只是形式不一样,而道理是一样的,结果也就一样。

2.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虾?”

刚才我们解决了“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蟹”的问题,那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螃虾吗?

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 11+23=34

学生独立解答并将课本上的竖式填写完整,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法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小亮和洋洋搭积木,小亮搭了25块,洋洋搭了34块,你能算出他俩一共搭了多少块积木吗?

2.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3连一连。(自主练习第3题)

有一位小朋友在刷茶杯的时候,不小心把茶杯和杯盖分家了,你能帮他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吗?

五、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学习内容。

当堂检测。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大海边 100以内数的加减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法。

2.学生根据信息图选择,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同学们,在大海边的信息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如:26+12=?,11+23=?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用竖式计算吗?

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板书:写竖式的时候,两个加数的个位上下对齐,十位也要上下对齐,得数也要上下对齐;也就是说: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你能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吗?

学生做完后,把写得认真的放在展台上展示给大家。

竖式计算我们学会了,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看看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需要用到我们学过的知识,好吗?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第四题是引导学生编数学故事的题目,先让学生看图编一个包含数学信息的小故事,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2.第六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法,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计算的。

3.第九题是一道开放题,可充分利用图中的物品让学生任选两种自己喜欢的东西,算算需要多少钱。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自己买东西的情况。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购物的数学游戏。

4.第十题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题。图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三角形。

练习时,可让学生用这些图形摆成一个图案,再自主地进行拼摆,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漂亮的对称摆的形式,教师要特别给以表扬,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三、回归情景、总结提升。

星号题,引导学生找规律填空。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不作为统一要求。第一组的规律是每一横行两边的数之和等于中间的数;第二组的规律是从第二行起,每一个数(每行两边的1除外)等于上一行左上方和右上方两数之和。

在探索规律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当堂检测: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大海边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页,信息窗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1.信息窗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同学们,在大海边我们已经知道小朋友捡了许多小虾和小螃蟹,想不想再到大海边去玩?恰好有几个小朋友正在海边玩呢,你们看,他们玩的多开心!

1.结合图意,发现信息。

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我摆轮船用了47个贝壳,我摆帆船用了32个贝壳,我摆海鸥用了11个贝壳。

2.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信息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板书)

海鸥比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板书)

鸥比轮船少用几个贝壳? (板书)

轮船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海鸥和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有些问题可直接口答,有些教难的问题放在问题口袋中,以后解决,与两位数减法有关的知识师生共同关注。

3.小组内合作**学习。

解决“摆轮船比帆船多用几个贝壳?的问题。

生列式为:47-32= ?板书)

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算出47-32=?

老师给每人发了小棒、计数器,你们同位合作运用小棒摆一摆,拨一拨。看应该怎么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会读 会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 时 分 知道1时 60分。2.领悟数学 于生活,初步建立时间概念。3.懂得要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一 填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达标试

一 用心填空。1 最大的两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的差是 2 同学们去春游,一年级一班有35人,一年级二班有34人。两个班一共有 人。3 超市运来50袋大米,卖出37袋。还剩 袋大米。比17多 37比75少。5 比53大19的数是 比72小35的数是 6 在里填上 或 7 小杰家有鸡蛋33只,鸭...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

一年级第七单元第四课时 小小运动会 1 学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2 通过观察比较 分类整理出减法表,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自主预习 练习有关内容。1 出示口算卡片 13 8 13 5 13 7 结果各是几?你发现这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举例并口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