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闪光思想

发布 2020-11-14 01:40:28 阅读 6823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二单元闪光思想。

第一讲敬业与乐业。

自主预习。1.字音字形。

旁骛禅师( )

亵渎骈进( )

厌恶( )佝偻( )

承tiáo( )教huì(

jiǎn择( )强guō( 不舍。

2.词语积累。

1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2)理至易明。

3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4做事专心致志,一点儿不分心。

3.作家作品。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___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他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编为___计148卷,1000余万字。

名师导学。要点1 梳理结构脉络。

1)本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作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2)全文脉络。

3)在“有业”“敬业”“乐业”这三者中,__是前提,__是基础,__是最高境界。

要点2 把握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要点3 文章主旨。

这篇演讲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殷切希望青年学生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表明了演讲者的人生态度,并对世人提出敬业与乐业的中肯劝告。

能力提升。基础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便是敬。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 职业之神圣。

3)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mì jué( 就是忠实。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

1)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2)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3)做工好苦啊!(

3.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却。

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

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却。

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

4.从演讲词的角度分析下面两段话,你认为哪一段表达效果更好些?为什么?

a.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

b.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第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敬业”中的“敬”字该怎样理解?请从第6段中找出相关语句说明。

2.第6段中举出“大**”和“拉黄包车”的事例,作用是什么?

3.第7段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论述的?

4.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提升训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不需要读书,还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

其实不然,读书更能强国。

有数据显示,2024年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依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2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

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

相传,犹太民族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就会在书页上涂满蜂蜜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每年人均读64本书。他们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

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

一、世界上人均拥有**发表量第。

一、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

一位作家说过: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

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

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上。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

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是读心,从朗朗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

选自《人民**》2024年7月23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为文章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作为一名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

方法速链接。

把握议**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议**的关键,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对归纳中心论点的能力要求较低,很多议**论点能够在文章中找到原句,只有很少一部分需要学生自己概括。可参考如下步骤寻找议**的中心论点。

1.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先弄清作者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的议论,并明确作者对所谈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是什么。

2.寻找文中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因此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并且概括性很强。这个句子可能在文章开头、中间或结尾,特殊情况下,文章题目即中心论点。

3.如果文章中没有可做论点的原句,则需要自己概括。概括时可借用文中词句,但一定要关照全文,不能断章取义,所写句子需准确完整。

找论点时还可关注以下三点:①分析文章内容,有助于找出论点;②分析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③分析题目有助于找到论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徐懋庸。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

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高明,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

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

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是议论性文章,涉及人生 社会 教养等方面,或直接阐释道理,或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 人生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敬业与乐业 指出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的从业观和价值取向。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的作者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的是议论性文章,涉及人生 社会 教养等方面,或直接阐释道理,或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论述严密,说服力强。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可以深化我们对社会 人生的认识,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敬业与乐业 指出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的从业观和价值取向。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的作者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记住本单元的生字词 文学常识和优美句段。复习议 的文体知识,学习阅读简单的议论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重点讲解 本单元选取一些表现思想风采的。与其他直接贴近学生生活的单元相比,本单元的视野更加宽广,将把我们引向更为广阔 深邃的人文世界。这里有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