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案例

发布 2020-11-13 10:42:28 阅读 8913

生1:老师,我发现量杯的水位上升了。

师:为什么水位会上升呢?

生2:老师,这说明土豆占了水的空间。

师:土豆占了水的空间,这个发现很有价值,如果不是把土豆放在量杯的水中,土豆会占空间吗?

生3:士豆也会占有空间,它占了空气的空间,只是我们用眼睛看不到它占了多少,放在水里就清楚多了。

学生借助实验对体积有了初步的认识,我边板书(“占空间”)边问:“你们有办法知道土豆和红薯的体积哪个大、哪个小吗?”

生4:那还不容易,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在两个装着水的量杯里,看哪一个量杯的水位上升得高一些,哪一个物体的体积就大一些,另一个就比较小。

生5:我补充一下,两个量杯的大小和水的多少要一样才行。

学生小组进行实验,并相互补充,基本上能把过程描述清楚,我也适时地进行引导:“从刚才的实验,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6:我明白了一个物体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大小。

占有一定的空间、还有大小,这句话怎么理解?”我追问。

生7:意思就是物体的体积,就是所占空间的大小。

学生在实验、观察、比较、辨析、归纳与概括中逐步理解了体积的含义,这是我预设到的,但是,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物体的体积与形状大小的区别与联系呢?如何引入容积呢?我和学生义进行了下面的交流。

在变化中体验我顺手拿起讲台桌上的一块橡皮泥:“这是一块橡皮泥,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齐):圆柱形。

师:还可以捏成其他形状的吗?

生l:可以捏成长方体、正方体,还可以搓成一个球。

学生不断地把自己手中的橡皮泥变化着形状。我引导学生思考:“存捏橡皮泥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生2: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没变。

生3:因为它是同一个物体,占有的空间是一定的,所以体积没有变。

我适**价:“你们不仅会动手,还会动脑,我也想试试。”并把手中的橡皮泥捏成一个碗。

师:看我手中的这个碗,与刚才的圆柱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齐)还是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林晶有些困惑,慢吞吞地说:“我认为形状变了,体积也变了,这个碗明明比刚才的圆柱大一些嘛。”一些学生点头表示同意,我没有正面回答,静观其变。

陈建辉有所感悟地说:“形状是变了,但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没有变。”并走上:

讲台边演示边继续说:“你们会认为体积变大了,是因为碗的里面还有一定的空间,它还可以装东西。”许多学生顿悟:

“原来是这样啊。”

林晶激动地说:“对啊!里面有一定空间,能装东两的,可以把它叫作容器?”

我顺水推舟,并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容器?”

锅、碗、瓢、盆、冰箱等。”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拿起两个杯子:

“这里有两个杯子,哪个杯子装的水多呢?”学生又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个,有的说那个。

尤琪同学倡议:“别争吵了,做一下实验不就知道了嘛。”两位学生上台做了实验以后,徐佩琦同学感慨道:

“真是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验,我体验到容器的容积也是有大有小的。”

是啊!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我说道。

学生在橡皮泥的变化中,体验着体积的大小与形状的区别与联系,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从体积过渡到容积,感悟容积的含义,并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人生这里。但是,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是否清晰呢?

如何感受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呢?课堂需要进一步向前推进。

在比较中提升。

师:“你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它的容积的区别与联系吗?”

物体的体积是指它本身占有空间的大小,而容积是指它装东西的多少。”一位学生说道。这位学生是从体积和容积本身的含**释的,为了能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我静静地等待着。

有时候,课堂上暂时的等待,能换来思维的暴风骤雨,让学生涌动着智慧,体验思考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果不出所料,黄凡同学站了起来:“我想起家里的冰箱,冰箱的体积大于它的容积,冰箱的体积是指关上冰箱门以后它占空间的大小,冰箱的容积是指它能装多少东西。

”在黄凡同学的启发下,平时很少发言的冯祺说道:“难怪我们刚才捏橡皮泥的时候,会感到橡皮泥的体积变大了,原来是这样。”

冯祺同学的表达虽然不是很清楚,却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平台。通过交流,学生共同探索得知,装沙子的碗的体积=碗的容积(沙子的体积)+橡皮泥的体积。并归纳:

装满东西的容器总的体积=容器的容积+容器原材料的体积。此时,我觉得学生真正理解了体积与容积的含义。

在简短的课堂练习后,下课铃声响了,陈建辉同学还意犹未尽:“这么快就下课了,问题还没确解决呢。到底是老师的体积大还是我的体积大呢?

”学生用眼光看看我,再看看陈建辉,期待着得到答案,因为已经下课,我话锋一**“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期待着你们研究的结果。”

课后解读。概念教学要重视“三个问题”

就“体积”这个概念来说,它的本质指向“所占空间的大小”,这个本质属性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且很难理解学生在理解“体积”时,容易受已有的学习经验影响,把它与“高矮”“胖瘦”“轻重”“多少”等描述数学概念的语言相混淆,产生模糊的认知,针对这个问题,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我们想,概念教学要重视个问题。

1.“还原”——重视生活原型。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数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住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与概括而得到的,由此,应该重视数学概念行成的“生活原型”。在课始,教师创设了“老师与学生比较体积大小”的问题情境,体会到学习“体积”的必要性。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生活原型”应是学生熟悉的,现实而有挑战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需求。

2.“唤醒”——重视原有认知。

数学概念的形成总会受或多或少的非本质属性的影响,且影响学生的认知,一、是学习新概念后再与原有认知作比较,还是先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防止负迁移呢?不难发现,案例中的教师选择了后者。我们发现,当教师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时,有的经验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所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就会水到渠成;而当学生的原自认知会产生负迁移时,教学时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辨析,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3.“过程”——重视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体验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人类在形成一个数学概念的同时,要经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而我们的教学却要在很短的时间,在前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概念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两个实验,有效地感受到体积与容积的含义,如何感受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橡皮泥的变化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体验“形状变了,体积没变”的道理,还能及时地引导学生从学习体积过渡到学习容积的活动同时,教师还借助“橡皮泥”这个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这个过程的教学是有创意的、也是成功的。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应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并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 在观察 操作 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体积概念最难理解的...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教案设计

精品资源欢迎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应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相结合,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并揭示出体积的概念。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 在观察 操作 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和容积的...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课题体积与容积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体积与容积的知识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区别及其联系,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来展开教学。1.精心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由几个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组成,紧紧围绕 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 水杯装水 等问题来组织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