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诗词赏析

发布 2020-11-12 10:54:28 阅读 7911

《观沧海》【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气吞山河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政治抱负和奋发乐观的精神。

内容】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一、理解填空题。

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这首诗写景抒情,以“观”字统领全篇。

7、描写沧海景象的前六句,有动有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二、理解赏析题。(以下内容要求全部笔记)

1、后两行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那里。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诗中哪几句又是写虚景?能说出这景象吗?这种景象是一种什么样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是写虚景。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

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5、赏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波浪的汹涌。

次北固山下》 【唐朝】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无数游子的殷殷情思。

内容】旅客的道路延伸到青山之外,行舟的碧水环绕在北固山前。潮水涨平两岸,江面空阔无边,顺风平稳前进,船帆静立高悬。太阳升起在将晓的残夜,暖春早到在未完的旧年。

写好的家书往何处寄达? 嘱托北归的大雁,稍到洛阳城边。

一、理解填空题。

1、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二、理解赏析题。(以下内容要求全部笔记)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含蓄地表达出了怎样的哲理?

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字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的情景。

3、“风正一帆悬”中的“正”字为什么不能改为“顺”字?

因为只是“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正”字兼含了“顺”与“和”两层意思。

4、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把“日”与“春”作为新生事物的美好象征,加以强调,用“生”字和“入”把日和春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6、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7、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朝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想感情:抒发了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关心之情。

一、理解填空题。

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

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理解赏析题。(以下内容要求全部笔记)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渲染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杨花象征离散漂泊,“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大意是什么?

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飘到龙标告慰远方的友人。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5、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想感情:漂泊羁旅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一、理解填空题。

最能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理解赏析题。(以下内容要求全部笔记)

1、《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在写法上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仅用28字描写了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营造了一种凄凉、清幽、寂寞的意境。

2、诸多如画的秋景,马致远为何弃而不用,而独取“枯藤老树昏鸦”呢?

渲染了凄凉、萧条、暗淡的悲凉秋景。

3、本曲在满目萧瑟的秋景中为何插写“小桥流水人家”?

萧瑟的秋景是从正面衬托游子的悲秋思乡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则从反面们烘托游子乡情的浓重。

4、“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悲景,反村离人思乡的愁绪。

5、“昏鸦”的“昏”字,除了与“夕阳西下”呼应,你还读出了什么意味?

“昏鸦”令我们联想到是黄昏时乌鸦回巢的画面,这画面有几许苍凉,更有几多温馨,令天涯游子触目伤怀:连乌鸦都回到自己的家了,而我却仍旧孤独地游走天涯。

6、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谈谈你的看法吧!

有道理。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影,“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的太久,太疲倦了,甚。

至可能出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而若是一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聘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

7、马因何而“瘦”,试分析其原因。

从侧面写出了游子长期漂泊之苦。

8、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9、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此句色彩鲜明、气氛融合,与前一句悲凉秋景形成鲜明对比,思乡之情更浓。

10、“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小令中起何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起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1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所构成的凄美的画面。

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晚餐,炊烟缕缕。这是,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课内

观沧海 1 全诗以 观 字统领全篇,下文由 观 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2 主题 该诗描...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词赏析

观沧海 1 默写 2 主旨 作者借景抒情,以 观 统领全文,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 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3 诗中动景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诗中静景 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4 登临碣石的目的是 观沧海。5 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 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