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专题复习附参***。
1.原文默写。
1.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3. 潮平两岸阔,。
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 正是江南好风景,。
6. 遥怜故园菊,。
7. ,受降城外月如霜。
8. 夜发清溪向三峡,。
2.理解性默写。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明月托付真情的句子是: ,2.《峨眉山月歌》连用三个地名,直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的两句诗是:
3.《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落花来慨叹身世之悲,时代落幕的诗句是: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惆怅情怀、凄凉心境的诗句是:,
其中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是:,。
5.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达对父老乡亲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对朋友一片深情厚谊的句子是:
7.《天净沙秋思》中来抒发愁思的句子是:,8.站在江边,微风吹拂,江水浩淼,破平浪静,一只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恰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的美景。
3.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澹澹( )子规( )萧瑟( )jié__石天yá__sǒng zhì__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 b.江春/入旧年
c.闻道/龙标/过五/溪d.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元曲
b.《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律诗
c.《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唐朝——律诗。
4.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可以看出龙标被贬之地偏远的诗句是。
2)“日月”均是诗人喜爱的意象,诗人喜欢借“日月”抒情。
”(用《观沧海》中的句子填空)曹操借日月从海平面升起抒发了自己的博大胸怀用《次北固山下》中的句子填空)王湾借朝阳出海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用《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填空)马致远借落日下山烘托了天涯游子肝肠寸断的思乡之情。
5.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请仿照下面的句式,写出你对《次北固山下》的赏读。
例句:我从“潮平两岸阔”中,仿佛看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美景。
我从中,仿佛看到了。
6.学了《古代诗歌四首》后,班上准备举行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举行赛诗会,请你为赛诗会拟定一种形式,写在下面。
示例: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
2)下面是“生活处处有古诗”情境表演中的几个片段,请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名句。
当我们浪费粮食时,爷爷常引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3)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
4.诗歌赏析。
一) 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回答问题。
7.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本诗的名句,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二) 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0.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从**可以看出来?
1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作者之所以要把“愁心”寄与“明月”是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面的问题。
13.《天净沙·秋思》作者是___代著名散曲作家;“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___
14.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1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四)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5)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面的问题。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答案:1. dàn guī xiāo sè
碣涯竦峙 2. c 解析:闻道/龙标/过/五溪。
3. d4. (1)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 风正一帆悬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6. 示例一:人不一定非要骑在马上,如果由人牵着马走,岂不是更能表现出鞍马劳顿的味道?
因为连马都累得走不动了,画中人心情的落寞就可想而知了。示例二:画中人可以不戴帽子,让发丝微微飘起,西风不就出来了吗?
可以把“小桥流水人家”安排得远一点,让古道的纵深感强一些,以便景物能真正地成为背景,以此突出主人公的孤独,画面的整个格调就改变了。
7. 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8. d9.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10. 暮春。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11. 抒发了诗人对朋友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以及因朋友要去的地方偏僻荒凉而充满了深深的担忧之情。
12. b13. 马致远元曲牌名题目。
14. 枯藤老树西风昏鸦古道人家断肠人在天涯。
15. d16. 蜿蜒曲折(弯曲) 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
17. 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18. (1) 示例:对抗赛、问答赛、擂台赛、积分赛。
2) 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朗诵经典诗词,触摸名家心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 王维。1 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 长啸 与明月相伴的情景。2 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一二句 写诗人 独坐 弹琴 长啸 等动作。三四句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3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 ...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补充习题答案
1春补充习题答案。研习文本 一 整体把握。盼春 绘春 迎春 赞春。描绘春天的美景,表现春的美好与活力,抒发对春天的期盼 喜爱和赞美。答案示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细且密 细且亮 细且飘忽的特点,写出了春雨的美感。最后三段表现了春天的新 美 力。表达了作者在春天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7 2018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册教材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切实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 实践性,时代性和开发性的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为完成好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