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寓言二则教案

发布 2020-11-11 23:26:28 阅读 2305

第五单元冲突。

寓言二则。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学习目标。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摘录下来,积累词语。2、能把绕口的文言文读通顺、读流利。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法。朗读-质疑-**—感悟。

学法。合作**。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工具书。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解决疑难。(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现的问题。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b:

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

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

(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4.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

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

(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板书设计。

盾物莫能陷。

矛陷盾?——弗能应矛于物无不陷。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板:河蚌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演:张壳出示:太阳问:

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

交流(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板:鹬读(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三.学习第。

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请看。

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1.教师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五、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2.交流。

六、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七、小练笔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互不相让渔翁得利。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寓言二则》教案

寓言二则 学习目标 1 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2 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3 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 熟练背诵 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教学 教具准备 资源包 检索到的教案 课件 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

新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湘教版

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寓言二则。1 认识 会写生字。执行时间月日。2 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言的教育意义3 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根据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感悟寓意多 课件。教学程序设计。一 释题质疑,激发兴趣。二 反复诵读,读顺句子。1 请同学们自由试...

寓言二则 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精品 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资料包 教案 冀教版 9.寓言二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寓言意思,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2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