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发布 2020-11-11 21:58:28 阅读 9294

1.1符号表示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体会符号可以用来表示数。

2、复习求解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交流的过程,感受复习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有趣性,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交流的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知道符号与数字一样可以参与各种运算。

2、通过寻找规律来得出在这个数列中的符号所表示的数。

教学用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1、猜一猜,每个算式中吃掉的是几?

(同桌交流)

2、吃掉的数字,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揭示课题:用符号表示数

说明:用猜一猜的形式引入新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唤起对旧知的记忆。同时,再引出“用符号表示数”,为后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作准备。

这样导入新课比较自然。]

二、**新知。

1、让生想想、议议:

2、质疑:(1)●、各表示什么数?(2)怎样解答这些数?(3)你的依据是什么?

3、交流: 加减法关系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乘除法关系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 ÷商被除数=商×除数。

4、小结:在解答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时,符号与数字一样参与各种运算,并利用加减法关系及乘除法关系进行。

5、各式中的△表示什么数字?

思考:在竖式**现未知数怎么办?) 2 52 327

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

[说明:让学生通过想想、议议的**活动,进一步体会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数,要求学生能知道求算式中的未知数的方法是利用加减法关系和乘除法关系。求竖式中的未知数,采用先尝试练习,后大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来解决问题。

其主要目的都是渗透方程意识,为后面学习解方程打好基础。]

三、巩固练习。

1、各式中的( )代表几?26

727=112、计算1.75=8.2515.7=1.57

学生独立完成,建议学生尝试着书写解题过程。)

3、找规律:(小组讨论,交流) 1 3 5 7 ▲ 11 13 ▲ 17 19…..3 6 9 12 15 ● 21 24 27…; 1 4 9 16 25 ★ 49 64 81….

;4、拓展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做4.06=13.

26+0.3

说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题,让学生体会解题中常用的基本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题目中领略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说明:让学生自主交流,对思维方法的学习,解题步骤的掌握等作全面的回顾与总结。达到梳理知识,反思解题思路、方法的目的。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教学设计说明。

《用符号表示数》是五年级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既有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有提高的部分,同时,还为后面的方程学习打基础的。因此,用“猜一猜”来激趣导入,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测中复习旧知。

接着引入用符号表示数,一方面呈现时比较自然,另一方面,对方程意识的渗透也较为及时。

在**活动时,通过学生想想、议议,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各表示什么数?(2)怎样解答这些数?

(3)你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交流**的结果。其中的加减法关系式和乘除法关系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书写解题的过程,时时处处为后面学习解方程作准备。而竖式中未知数的求得,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真正能力。

练习部分,分为三个层次。第题,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而且,可以建议学生书写解题的过程,说说解题的依据。第3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完成。

第4题,属于拓展提高题,建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

最后的课堂总结,仍采用自主交流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学生们已达成共识的知识,学生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举一反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2(1)小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复习小数的性质。

2、认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和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环保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小数点移动。

2、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用具准备。

配套教与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学生独立完成。

1)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下面各数: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2、小结:小数部分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说明: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复习小数的性质,深化学生对小数性质的了解,为之后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做准备。]

二、基础练习。1、填空。

小结:小数点的移动:

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当位数不够时,就用“0”补足。

2、单位换算。

3.3mcm2250ml=( l

13.05t=( kg5678dm2=( m2

4.3元=( 分7356g=( kg

135647m=( 万

小结: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进率。

3、问题解决。

摘苹果了!果农第一次摘了5380千克,第二次摘了5.93吨,哪一次摘得比较多?

1)单位换算。

2)比较。3)得出结论。

说明:习题层层递进,慢慢增加难度,有一定的坡度,使得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解答,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综合运用。

1、简要介绍有关“湿地”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而懂得爱护大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

2、出示一系列有关条件,并提出:保护区的区域面积有多大?

(1)说一说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 165.92+10.7+64.93=241.55(平方千米)

3)分析计算出错的原因。

3、提问:保护区的堤外面积有多大?

1)说一说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列式计算 326-241.55=84.45(平方千米)

3)分析计算出错的原因

4、试一试:

根据提供的条件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②小组内进行交流。

选择几个喜欢的问题计算。

说明:通过学生说一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能够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让学生自己根据条件来提出问题则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理解有关“湿地”的知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使教学不单单是“教”和“学”的过程,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四、拓展练习。

小胖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具体**如下:

如果妈妈带了100元买这些东西够不够?如果够,剩下的钱够不够再买一支钢笔?

说明:设计这样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去超市购物这一情景了解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同时深化本堂课所学内容。]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说明:让学生自主交流,回顾本堂课的学习,对知识有系统的梳理,对于学生所欠缺的地方,教师也能够比较快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教学设计说明。

本堂课是一节复习课,主要是复习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做准备。

首先,第一部分是通过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这两类练习来复习小数的性质,旨在为之后的小数点的移动这一内容的复习作铺垫。

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沪教版 全汇总版

梯形的面积。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 试用本 第65页。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通过拼 摆等操作活动,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 能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2 过程 能力与方法。通过观察 比较 分析以及动手操作等自主 活动,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教案 2 沪教版

小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2 借助树状算图用逆推法求方框里的数。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 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案沪教版

解方程。教学目标 1 在会解简单的两步方程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三步的方程。2 掌握解三步方程的顺序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分析 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4 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是解含有三步运算的方程的算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