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

发布 2020-11-04 17:09:28 阅读 1576

19《杠杆》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科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他说的话有道理吗?

生:自由说,教师及时点评。(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2. 教师:同学们说的不错。科学实验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3.出示课件。其余学生说出看到的内容。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杠杆。

一根棍子,当我们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杠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知道三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杠杆上的三点两距离(课件出示杠杆)解释三点两距离。

分组实验1(用木棍橇石头)

1) 学生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制作撬石头装置。

2) 学生先用小拇指抬起重物,然后组装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重物。

3) 教师提问:撬重物时,哪些地方在起作用?(学生可能回答用手压的地方,下面垫橡皮的地方,压着石头的地方在起作用。)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并板书三点:力点、支点、重点。在小组中每人指出杠杆上的三点。

2.认识杠杆的作用。

1) 讨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知道了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

2)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省力杠杆,羊角锤起钉。

3) 师:有一个板凳坏了,老师用钉子修了一下,老师把钉放错地了,谁能帮老师把钉拔出来?

4)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及时表扬。

谈话质疑,使用杠杆是不是一定能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省力呢?

分组实验2(用木棍橇石头)

移动支撑小木块的位置,改变支点位置或改变力点位置,再用小拇指用力压杠杆有什么感觉?

各小组组长填好实验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指导。

汇报。a.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b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c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

三组实验的结果:

a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b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费力。

c支点到重点的距离 < 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省力。

5)讲解:为了准确地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用杠杆尺再来实验。

出示杠杆尺实验装置。(杠杆尺左3格处挂2个钩码,表示重点位置,右边3格处挂2个钩码,表示力点位置,中间点是支点,这时的杠杆处于什么状态?)

试一试,改变挂在杠杆尺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看看从中能找到什么规律。

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找出使用杠杆工作的规律?

小组讨论后,交流。

3.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1)学生根据杠杆原理解释木棍撬石头的奥秘。

2)生活中的杠杆。

3)观察剪子。

思考:找出剪子三点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时力的关系。

5)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4. 教师总结。

5. 同学们现在我们验证一下阿基米德的话,有道理没?

三、拓展。不只是我们生活中会用到杠杆,人体在许多活动中也会用到杠杆,课下同学们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

四、作业。课外小调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省力和费力的杠杆类工具?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杠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并能正确标出杠杆三个点。2.能用杠杆尺设计定量实验,并能通过记录的数据 杠杆规律。3.知道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杠杆规律。教学难点 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 课件 字典 当重物 尺子 小木块 杠杆尺 支架 钩码 实...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杠杆 教案。杠杆 教案。教学目标 1 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进行解释 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并运用其采集 整理 分析和解读数据。2 认识到科学 要尊重证据,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 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培养乐于 大胆想象的意识 3...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案

斜面。一 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 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 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二 教学准备。1 分组实验材料 斜面实验用木板二块 30 10 1.5cm 50 10 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