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04 13:57:28 阅读 7616

四、加法。

教学内容:第31-34页不进位加,主要涉及1000以内的不进位加。第36-37页进位加,主要涉及1000以内的进位加。

第39-41页连加、加法估算。主要是用竖式来计算三个数连加以及估算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教学和在1000以内的笔算加法。学生已经学过和在100以内的加法笔算与口算。

初步理解并掌握了笔算加法的基本方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基本完成整数加法的学习,并相对完整地理解有关加、减法的基本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继续学习千以内的减法以及小数、分数的加减法打好基础。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笔算加法的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2.充分利用学生对加、减法运算意义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相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

3.重视培养学生的验算意识。对计算结果自觉进行验算的意识,不仅关系到计算水平上提高,同时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

4.估算两个数相加的和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2.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4.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教学难点: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课时安排:1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1000

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联系。

3.培养独立**、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前提准备。

问:根据这道算式,你能说出得数相同的另一个算式吗?

二、**新知。

1.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校的阅览室每周会对学校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做统。

计。(出示)

问:你会看这张统计表吗?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根据各个年级街书的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问题。

2.**、交流。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问:怎样列式解答?

你想怎样计算143+126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交流方法:

1〉拨计数器。

指导:每一位上的数要拨在对应的数位上。

2〉列竖式计算。

问: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样计算?

在学生的口答下板书。

3〉验算。问:你怎样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指出:我们验算加法算得对不对,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算。

师:请你在本子上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算。学生笔算。

问:你门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

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小结:我们学习了用笔算来计算千以内的加法。在计算时有什么要注意的?你还学会了什么?

延伸:要求三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本?发现什么?

三、拓展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并列式验算其中一题。

问:如果不另外写竖式,在原来的竖式上能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吗?谁来试着验算一题做示范?

指出:对,我们可以在原来的竖式上从下往上再算一遍。

2.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从统计表中得到的信息,理解表中的意思,并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想想做做第4题。

师:老师再看一本书,已经看了100页,还有400页没有看。

问:根据这两句话,你可以知道什么?

指出:总页数是看过的和没看的总和。

书上的题目独立完成。

4.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要求:第一题列出验算的式子,其余在原式验算。

四、拓展提高。

1.“我已经飞到了670米的高空了!”

我比你高238米” 知道我离地面多少米吗?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知道用加法计算。

2.不计算,你知道上下两题,谁的得数大?

五、总结评价。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六、作业设计:

1)用竖式计算,算完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一算得数对不对。

2)走进生活

图书角原来有218本图书,又增加301本。图书角现在有多少本图书?

七、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143+126=269(本)

教后小记: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评价与尝试结合。

教学**: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前提准备。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先把正方形摆成一行,再在这一行下面与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地摆出5个三角形。

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二、**新知。

1.出示例题。

谈话:这里呈现三个小朋友摆花片的情景,三个人各说了一句话,他们是怎样说的?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后板书:小英摆11个。

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

小平比小英少摆3个。

谈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板书:

1) 小华摆了多少个。

2) 小平摆了多少个?

2.解答第(1)个问题。

谈话: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的想法可能有:(1)用花片摆一摆;

2)用加法算,11+3=14。

你们想,应该先摆谁摆的花片?摆多少个?

下面应该摆谁摆的花片?题目中告诉我们小华摆多少个花片了吗?是怎样说的?那么你认为应该先摆几个花片,再摆几个花片?

刚才这位同学先摆11个花片,又摆了3个,如果只摆3个行不行?为什么?

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首先小华要摆够11个,与小英一样多,再摆3个,才是比小英多3个,所以同学们都是分两次摆的。

谁来指一指哪些花片是小华摆的?他是分几次摆成的?如果列式计算,该这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谁到黑板上来指一指,哪些花片是小华摆的11个,哪些是他摆的3个,他们一共摆了多少个?

提问:题目中问“小华摆了多少个?”你们可以回答了吗?怎样回答?

3.解决第(2)个问题。

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花片吗?

谈话:为了弄懂道理同桌合作摆花片。请同学们注意,在摆花片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少摆3个”

提问:你们是不是先摆小英摆的11个花片?小平摆的花片,你们是怎样摆的?

谁来回答第(2)个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计算。

四、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1.计算。

2.小明买了12元的文具盒,小红的比他贵4元。小红的文具盒多少元?

3.小兔采了25个蘑菇,小猴采的比小兔少9个。小猴采了多少个蘑菇?

六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小华要摆多少个?

11+3=14(个)

小平要摆多少个?

11-3=( 个)

教后小记:练习四。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作推理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结合。

教学**:小黑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前提准备。1.计算。

2.明明摘了45根黄瓜,圆圆比明明少摘23根,圆圆摘了多少根黄瓜?

3.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4.今天我们来进行习题训练。(板书课题:练习四)

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答案。

2.练习四第2题。

学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题意:舞蹈组有23人。

合唱组比它多14人。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一 教材简析。表内乘法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重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 除法的基础,同时,表内乘法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必须达到计算正确 迅速。...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加三位数 不进位 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时计算和在100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2 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3 培养独立 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位数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加三位数 不进位 第1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时计算和在100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2 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 培养独立 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位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