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学案

发布 2020-11-03 15:00:28 阅读 3996

21 《风筝》学案。

设计人 :白宗梅审核人李因娥。

教师寄语:个性的发展需要宽容的对待。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3.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

1、.在课前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把弄不懂的字、词,拿到组里解决,再把解决不了的自已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

2、文学常识。

二、质疑**。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3)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三、自主质疑,合作**。

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

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四、当堂达标测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5分)

憔悴( )诀别( )什物( )

虐杀( )恍然( )荡漾( )

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肃杀: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

恍然大悟: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苦心孤诣:3.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4.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6.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7.“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8.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 (体裁),选自散文集。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北京的冬季,……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

10.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因为,“悲哀”是因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11.“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12.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

14.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15.“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而且指。

16.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17.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五、布置作业。

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风筝》答案。

1.略 2.⑴形容天气寒冷,草木枯落。⑵形容猛然醒悟过来。⑶这里是费尽心思的意思。

3.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4.反映鲁迅先生知错必改,充满自省精神。

5.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6.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7.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

8.散文、《野草》 10.“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引出下文 11.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12.鲁迅把对弟弟的压制写得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13.善于自责 14.“我”要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

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15.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当时的天气;心头的悲凉 16.略 17.略

22羚羊木雕。

设计人白宗梅杨承华审核人李因娥。

教师寄语:沟通是一座桥梁,它能让你和父母的关系变得融洽而亲近。

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插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并领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3.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2.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3.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二、整体感知

1、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3、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三、合作**

1.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 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4.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四、达标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___a.dài b.dǎi)着玩。

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___a.zàng b.cáng)刀。

给我。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___a.zhàn b.chàn)。

她把小刀塞___a.sè b.sāi c.sài)到我的手里。

2.解释下列词语。

仗义:形影不离:

抗拒:3.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写合适的叠词。

例: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妈妈的目光___地盯着我。

爸爸___地点燃一支烟。

我坐在树底下___地抹眼泪。

月亮出来了的。

4.填空。记叙文的六要素是。

记叙文的顺序有和三种。

5.人物的描写方法通常有:

a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神态描写。

下列各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妈妈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厂。

二)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

“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给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和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第①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和“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相照应的一句是:

3.万芳妈妈的几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一)基础知识题。

1.①b ②a ③a ④b

2.①讲义气。

②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③抵抗和拒绝。

3.①紧紧 ②静静 ③偷偷 ④冷冷。

4.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顺叙倒叙插叙。

5.①b ②b c ③d ④b e

二、阅读测试题。

1.无可奈何、被逼无奈等

2.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3.从侧面写出了羚羊木雕的贵重,同时点明了万芳妈妈和“我”的父母也是同一类人。

4.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5.揭示了大人们的狭隘、重财轻义的观念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

23 散步。

设计人:白宗梅杨承华审核人李因娥。

教师寄语:家是我们永远的岸。互相尊重是家庭和睦的首要前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学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 韵味美。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内容。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 韵味美。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复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2 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文言词语。过程和方法 对本单元字词和课文内容进行当堂检测,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关爱动物,珍视生命。复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 请将本单元课后 读读写...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一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堕 丫杈寂mqi o cuju 别 荡y ng 嫌恶 笑柄 可b惊hu ng s 缩 n 杀宽sh 什 物 hu ng 然大悟 苦心孤y 条纹 吐蕾 羚 羊 m 眼泪 zu n 着 p ng p ng寒颤 伤b脸ji 裤d u n n 芽 sh 时拆 散水波l n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