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五周语文试题

发布 2020-11-03 11:22:28 阅读 2014

九年级下第五周考语文试题。

一、单项技能考查(每题3分,共15分)

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屹立yì 撺掇duo 砭骨biān 忧心忡忡chōng

b.喧腾xuān 徘徊huí 缀连zhuì 擎天撼地qín

c.崭新zǎn 洗濯zhuó 苦涩sè 满载而归zǎi

d.宽恕shù 模样mó 脑髓suí 骇人听闻hài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母亲常常把所看的**的内容讲给妹妹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妹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c.秦桧是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大奸臣。

d.这个错误微不足道,你不要一直耿耿于怀。

3、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

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5)(6)(4)(1)(3)(2b.(5)(1)(3)(6)(4)(2)

c.(1)(3)(2)(5)(4)(6d.(3)(2)(5)(1)(4)(6)

4、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尚”“驾驶”“草根”“**”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5、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作者是孔子,书中记录了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课文所选的,有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还有谈学习态度的,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有谈修身做人的,如“吾日三省吾身”等。

c.《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老舍评价《聊斋志异》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二、古诗文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7分)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

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2分。

a.朝服衣冠,窥镜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古诗文默写能力考查(15分)

4、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15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终为土灰志在千里。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

《论语》十则》中的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诗人总能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龚自珍凝视一地花瓣,顿悟“落红不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朱熹面对一池碧水,感悟。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

一)读书是风雅乐事鲁先圣。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②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③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

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

④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黄山谷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⑤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和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1.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2分)

2.请分别说出林语堂和黄山谷对待读书的观点,作者对他们的观点持什么态度?(3分)

3.请结合②③段分析文章是怎样证明“读书是风雅乐事”这一观点的。(3分)

二)大地的语言(节选)阿来。

朋友来**,招呼去河南。

一次次刚刚离开一座城市就进入另一座城市。重复的其实都是同一种体验:在不断兴奋的过程中渐渐感到怅然若失。

行车不到十分钟,就在我靠着车窗将要昏昏然睡去时,超乎我对想象的景观出现了。在我眼前出现了宽广得似乎漫无边际的田野。

收获了一季小麦的大地上,玉米、无边无际的玉米在大地的宽广中拔节生长。绿油油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在细雨中吮吸。这片大地在中国肯定是最早被耕种的土地,世界上肯定也少有这种先后被石头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和今天燃烧着石油的机具都耕作过的土地。

翻开一部中国史,中原大地兵连祸接,旱涝交替。但我的眼前确实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大地,这片土地还有那么深厚的肥力滋养这么茁壮的庄稼,生长人类的食粮。无边无际的绿色仍然充满生机,庄稼地之间,一排排的树木,标示出了道路、水渠,同时也遮掩了那些素朴的北方村庄。

我喜欢这样的景象。这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

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

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测试

一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2 1 起于鲁 2 公输盘不说3 再拜 4 不可谓知类 5 然胡不已乎8 子墨子守圉有余 9 公输盘诎10 吾知所以距子矣11 待楚寇矣 12 方五千里13 吾义固不杀人14 夫子何命焉为 15 请献十金16 故不为苟得也17 故患有所不辟也 18 贤者能勿丧耳 19 一豆...

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达标试题 a卷。宁阳十中张兴月。一 选择题。1 斯大林逝世后,继任的苏联领导人是 a 戈尔巴乔夫 b 赫鲁晓夫 c 叶利钦 d 勃列日涅夫 2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 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 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c 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 都...

九年级历史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达标试题 a卷附参 一 选择题。1 斯大林逝世后,继任的苏联领导人是 a 戈尔巴乔夫 b 赫鲁晓夫 c 叶利钦 d 勃列日涅夫 2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 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 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c 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 都适应了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