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2024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选取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记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即大娘、小金花、大嫂。课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追述了许多难忘的往事。
课文在表达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借助典型事例来体现两国人民的真挚深厚的情意;二是采用多种句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内容上看,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前三个自然段)各段结构基本相同:开头以话别引入,而后分别回忆这个人的感人事件,最后抒发感情。
作者用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的感人事件充分说明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以及送别时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情,这三个段落是教学重点。第二部分(后三个自然段)描写了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场面,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深情。课文的语言感情真挚强烈,抒情性强,通俗易懂。
本课编写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中朝人民伟大友谊的熏陶感染;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能结合具体的描写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生自主学习本课中的一些知识打好了基础。
但是,本课所描写的内容是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特殊环境下的事件,由于学生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局限,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环境分析。
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历史,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是一片模糊,甚至是空白的。文章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述的事件是感人的,但是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孩子们来说,又是遥远而又陌生的。如果要使学生们从情感深处体会和接受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情,就必须使学生对那段历史的背景和经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同时,要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也需要给他们创设一个离别的氛围和环境。此时多**设备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多**设备可以将背景资料以录像、**、文字等不同的方式重组后呈现给学生们,这样不仅创设了学生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增大课堂的容量。
本课教学属于常规阅读课教学类型,要求教师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前提下,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概况、人民志愿军概况、巍巍的相关作品以及相关的网络资源等。课件制作属于powerpoint类型,课件操作简单,易于使用。
四)教学思想分析。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四个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如今也已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一文中指出:
“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基于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如下策略,以更好的落实课标的新理念,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1.以读代**: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
2.创设情境法:利用多**课件再现当时的场面、渲染分别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3.想象抒情法: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雪中送炭、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感知背景。
1)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段历史?(出示多**课件)
2)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并说说你的理解。(屏幕显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从**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切的送别场面,这是谁和谁分别的场景?(板书:朝鲜人民志愿军)单从字面上看他们是亲人吗?
那为什么课题要这样写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看看课文中还写了哪些我们从**上没有看到的场面。
提出初读要求: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具体写了志愿军和哪些人告别,请你把他圈下来。
2)交流。文中具体写了志愿军和谁告别呢?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在后面加上省略号?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却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了,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读后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些填空:(屏幕显示)
从你填出的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板书:深情厚谊。
这深情厚谊凝结成这简短的三段话,齐读。
这深情厚谊更流露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不过需要你认真的读,用心的体会,
大家打开书,我们再次走入课文,走到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分别的场景中(出示**)离别之际,一幕幕往事又涌上志愿军的心头,同学们,此时志愿军想起了哪些事情呢?指明读课文段,用括号画出1-3自然段中回忆的部分,想想怎样用简练的话概括这些事情。
学生阅读,教师巡视点拨)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的阅读收获吧!指名读回忆部分,完成填空:
如果你就是一名即将离开的志愿军战士,此时想起这些往事,你的心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样的感情是怎样流淌于作者的笔端的呢!这是我们下面品读的重点。
3.精读品味,体会真情。
1)品读第一段(出示)
刚刚大家读这些回忆的时候,有的同学很是动情,那么是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呢?自己读,圈画在书上。
结合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理解如上描红的词语。
老师也按这个内容写了一段话,你读读看,有什么不同?
用第二人称,亲切)
那么志愿军还和这位大娘说了什么呢?想一想,志愿军说的这些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学生练读。
分部分朗读。(女生读开头一部分,男生读回忆,齐读最后一句)
别送了,大娘!志愿军战士不忍心再让您操劳!放心吧,大娘,志愿军战士不会把您忘怀!但是,大娘还是一路送来,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品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品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感谢这篇文章的作者,感谢他把这么感人的场面记录下来;老师也得感谢你们,你们动情的朗读感动了老师。我们继续读下面的文章,老师想请你们按照段落内容来组织一下朗读,我们把第二段分三部分读,你想怎么分?
学生讨论,发言。(指点学生认识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的特点) 由学生安排读第二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再见了,亲人 2 人教新课标学习专用
教育资源。再见了亲人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 认知 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 情谊 雪中送炭 造句。2.引导学生运用 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继续学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一般方法。3.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思想感情。背诵课文。培养训练点 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4再见了亲人教案
学习内容。教材简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4再见了,亲人。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 选自现代作家魏巍的 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再见了,亲人》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再见了,亲人 教学反思。一 教师在前作为引领者。这里的教师在前,我觉得指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都要经过精心钻研教材,精心准备,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还有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教师都要心中有数。课堂中用背景资料的介绍作为情景导入,是课前设计好的,可以让学生了解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