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4 16桥》教案

发布 2020-11-02 15:48:28 阅读 8579

建构语文的“桥”——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入情入境地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形象,体会文中老汉的崇高精神及对老汉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4.学习课文表达方法,领悟设置悬念、环境描写等表达特点及作用、效果。5.学习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应用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其高度责任感,产生崇敬之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入情入境地读,感受老汉这一人物形象及精神品格,体会课文在表达情意上的特点及作用、效果。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蕴含的深意,领悟、学习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有关课文句段的演示文稿;关于洪水吞噬村庄的录像;闪电、雷鸣、大雨的音效;课文插图**;气氛悲凉的**等。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了解“桥”的两层意思。

1)对于桥,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你能想到哪些桥?

2)四年级,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生命桥》,这一课中的“桥”指的是什么呢?

2、快拿来,“桥”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桥;二是象征能沟通人和人之间情感的桥。那么,本课中的“桥”又是指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题中的“桥”含义深刻,两层意思直接对应了课文的所指:一指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二指老汉用舍生忘死的精神为乡亲们架起的那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导入由课题入手,开门见山,联系生活中的桥和学过的课文这一旧知,初步了解“桥”的两层意思,为感受老汉形象及精神风貌和最后的感悟题目的深刻含义做好铺垫。)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

2、课件出示课文中比较难读或易读错的词语:狂奔、拥戴、呻吟、胸膛、吞没、搀扶、祭奠、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跌跌撞撞。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落实“势不可当”的读音和用法。

3、指导写好“奠”字。

设计意图:本课新词和要求会写的生字很多,但不少字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外阅读和课前的扎实预习已很熟悉,故只选择难读易错的字词进行教学,既是对学情的尊重,也便于教学的深入。)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四名同学接读课文,分别朗读课文的第1至第6自然段,第7至第13自然段,第14至23自然段和第24至第27自然段,教师随时正音。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看看文中哪些语句写到了桥?

2、交流写到“桥”的句子,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脉络。(1)学生交流文中写到“桥”的句子,师生互为补充。

2)概括小标题,理清脉络。“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写桥的句子,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大致理清文章的脉络。”

3)概括第一部分意思。“前两句写的是什么?能不能试着用四个字来概括?”(板书:拥向木桥)

4)概括第二部分意思。“中间这几句写的是什么呢?像刚才这样,也用简练的语言来说一说?

”(指导学生利用四字词语概括这一部分内容。板书:指挥过桥)(5)概括第三部分意思。

“最后一句呢?请你也用四个字来说?”(引导学生直接概括出四字小标题。

板书:桥旁祭奠)

3、对应写环境的句子,补充小标题,落实表达。

1)过渡。“我们从写到桥的句子中,概括出三个小标题,也就是大体了解了故事的脉络。那么,故事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发展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这几个句子(课件出示八处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这些句子都是写什么的?(生:

都写了大雨和洪水,都是描写环境的句子)”

2)对应,概括小标题。“读读这些写环境的句子,看看这些情节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发展的呢?(引导学生将写环境的句子与概括情节的三个小标题相对应,概括出三个写环境的小标题。

板书:洪水突来洪水肆虐洪水退后)4、教师小结,落实表达。

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写的是环境(板书:环境),这些写的是清洁(板书:情节)。环境的变化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设计意图:对桥和洪水的描写是两条暗线贯穿文章始终,所以教学时充分运用有关语句,通过概括小标题理清脉络,了解故事的情节;同时,这样教学又使学生初步了解环境描写是为故事情节发展服务的,使学生初步领会这一表达方法,体现文意兼得。)

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同学们,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座有着动人故事的“桥”,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这座“桥”。

二、词语入手,感受洪水的狂野与人们的恐慌。

1、请同学们读大屏幕上的词语。(咆哮、狂奔、狞笑、放肆、势不可当)2、你能用这些词语来描述一下图中的洪水吗?

3、让我们回到课文,再读写洪水的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ppt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哪一句最触动你的心?请你先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5、引导看课文图,小结:洪水如此凶猛,此时有一百多号人向桥边涌来,而桥又是那。

么(窄),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这百多人都一起往桥上挤,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然而,这样的事并没有发生,这一百多号人都顺利地过了桥,是因为有(老汉)(过渡:对,就是老汉,这是怎样的老汉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7-23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题中的“桥”是洪水中的桥,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感受这一场势不可当的洪水,先奠定一个基调,为感受在洪水中的老汉形象及精神风貌做好铺垫。)三、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高大但又真实的形象。

1、自读课文第7~23自然段。

2、交流: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先读句子,再说感受,找个同学补充,再读)(一)、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的老汉。

1)(ppt展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找到“盯”,体会老汉的镇定,冷静b、理解“他像一座山”。

山”给人怎样的感觉?(伟岸、高大、稳重)老汉为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联系老汉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全村人都拥戴他,你知道“拥戴”的意思吗?

洪水来了,人们乱哄哄的往前拥,而老汉却——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ppt展示)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a、认真观察句子,发现有什么特点?(三个感叹号,句子很短)

b、从这三个感叹号你感觉到什么?看出老汉怎样的心情?(焦急、有力量,很会指挥,很镇定)请你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创设情境指导读:(请生置换角色,你就是老汉,看到)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眼看就要淹没人群了,请你喊:“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可怕的洪水就在身后,再不过桥就来不急了,看到人们信任的目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这就是我们的老汉,面对可怕的洪水,他是那么地(板书: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设计意图:通过抓“盯”“他像一座山”“喊话”三个点来感受老汉的形象,意在引导学生透过细节来感悟人物形象,这是一个很好的学法指导,为接下来继续感悟老汉的形象提供了一个学习范例。)(过渡:

还有对其它句子的感受吗?)

二)、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老汉。

3)(ppt展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小伙子不听指挥,老汉很凶,很生气。)b、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老汉是很愤怒的(冲、揪、吼道、),请你看看课文插图,再读一读。

过渡:是啊,这就是心里装着老百姓的村支书啊。这一个揪,这一声吼里有老汉对老百姓满满的关怀。只到剩下他和小伙子两个人,他还是让小伙子先走。请读:

ppt展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a、这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刚刚不是还把他从人群中揪出来吗?这不是很矛盾吗?(不矛盾,为什么)

b、这时候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情况怎么样?(很危急,很紧迫,所以老汉这一句看似骂人的“吼”,其实是对小伙子的关心啊。

可惜的是,这一“推”也没能把小伙子推到木桥的那一边。请一起来读读这几段话:(24-27自然段)

ppt展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学生读。

2、读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

过渡:直到祭奠时,我们才知道老汉和那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果在课文开头就交待了老汉和儿子的关系,你觉得怎么样?

(给课文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好奇,增强了悲剧的氛围)

过渡:读到这,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想喊什么,)3、老汉似乎想喊什么,他想向小伙子喊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还是通过抓点来感受老汉的形象,用“推”“揪”矛盾来引发学生思考动作矛盾背后情感的不矛盾,加个小拓展让学生对老汉的内心展开想象,这补白加深了学生对老汉舍己为人这一形象的进一步理解。)

过渡:是啊,老汉还有很多话想对小伙子说,可是他再也喊也不出来了,小伙子也再也听不见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4、学生再读24-27自然段。

四、感受人们的哀思与崇敬,理解“生命桥”

过渡:是的,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是这对父子,把村民送到了生的彼岸。)

1、这题目中的“桥”,除了这窄窄的木桥外,还有一座什么桥?(相机板书:生命桥)2、老汉为了让村民逃向生的彼岸,让洪水吞噬了自己和儿子的生命,风在为他哭泣着,满面泪痕的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祭奠她最心爱的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获救的村民都来了,默默地站在老太太的身边,他们在心里呼唤着老汉:老支书,您就是一座桥啊!您。

请你拿下起笔,写下最想对老支书说的话吧。

1)、学生写──(**)(2)、交流。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文中埋下伏笔是这篇文章表达上的特色,又是增加悲剧凝重色彩的表达技巧,在设问的比较中去体会,化抽象为直观,更容易上学生接受。课题中的“桥”有着深刻含义,一指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二指老汉用舍生忘死的精神为乡亲们架起的那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这也是对“桥”的情感上的升华,为学生的小练笔做好了情感铺垫。)

五、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地读一读课题(齐读课题)。让我们把座桥永远记在心里;让我们轻声呼唤一下这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老汉(轻声呼唤)让我们永远记住老支书这样的党员。

板书设计:桥——生命桥。

环境情节人物:(老汉)洪水来了拥挤过桥沉着冷静。

洪水汹涌排队过桥大公无私(揪、吼)洪水退去桥旁祭奠爱子胜已(推、吼)

整体评析:桥》这篇课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曾艳华老师和王建国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他们不仅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和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不仅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而且更注重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领悟作者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既切实有效,又情趣浓烈。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紧扣**文本特点。

设计充分利用桥和洪水描写这两条暗线,通过概括小标题理清脉络,了解故事的情节,渗透“环境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法;同时紧紧抓住老汉这个人物,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领悟等方式深入感悟其形象,领会其品质。这些做法不仅涉及了“环境、情节、人物”这三个小**里必不可少的三个因素,紧扣**了特点,还让学生初步领会小**的读法。(二)深入品味语言文字。

教学设计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读出故事的情境,走近文本中主人翁——老支书。在解读这个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人物时,通过“仔细读课文第7-23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反复读读划出的句子,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作为辐射引领全文的原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通过品读、想象等有效地语言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地感知人物,感受大爱如山。然后再通过父子之情,走进人物心灵,读出一个平凡人物的浓浓亲情。

三)精心创设学习情境。

在这课设计中,王老师能着眼于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发展,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恰当地运用情景想象、感情诵读、配乐引读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入文本情境。尤其是创设了大水到来时的特定情境。让学生亲自感受这种情境中人们的表现,感悟到老汉出现对人们逃生中所起的作用,感悟到老汉在危关头让党员留下的高尚,感悟到老汉让儿子最后走的伟大。

语言文字将在学生面前鲜。

活起来,学生与作者情感相融,产生强烈的共鸣。

人教新课标 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1草原。备课资料包 生平简介 老舍 1899 1966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文学成就 老舍一生创作丰富,作品大多取材于下层居民的生活,尤其善于运用流畅的北京口语。北京市人民 授予他 人民艺术家 称号。主要作品 长篇 骆驼祥子 四世...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2019 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五年级语文。一 基础知识。36分 1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 li ng d o g o hu hu ng y n nu j di n h o xi o y n d o z i xi m i xi s 2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6分 暇 炬 艇 ...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1 1草原》教学设计

草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 会背诵第。一 二自然段。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书法情感的方法。5 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 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