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草原》第。
一、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1.文段中描写绿的范围广的词语是描写绿的动态美的词语是( )
2.句a写出了草原( )和( )的特点。句b写出了小丘的特点。把( )比作( )这个句子把草原写得真美。
3.访写句子:这种境界,既又,这种境界,既又。
4.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 )修辞方法,把比作。
5.最能体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6.写近义词:惊叹柔美奇丽( )
7.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二、阅读《白杨》“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不软弱。”
1.这段话中写了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
2.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123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b )(1分)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4.这段话运用了( 借物喻人)的写法,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
5.造句:哪儿……哪儿……不管是……不管是……总是……
6. 微笑时,心里在想严肃时,心里在想。
三、阅读《白杨》最后一个自然段。
1.“高大的白杨树”指 ;“几棵小树”指 。“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浮起一丝微笑”意思是这句话的含义:
2.爸爸此时在深思什么?
四、阅读《晏子使楚》第二自然段。
1.把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概括成三个成语。
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请写出几个。
2.“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瞅”的意思是我能读出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
a.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五、阅读《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
1.“雪中送炭”通常用来比喻在文中指的是。
2.最能反映大娘爱志愿军伤员胜过爱小孙孙的词语。
3.语段追忆了朝鲜大娘的三件事:
1)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23
4.用“∕”把这段话分为“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
5.这段话叙述了志愿军战士与告别时的情景,赞颂了。
6.造句:(1)唯一:
(2)情谊:
冬阳?童年?骆驼队》
1.课文按顺序,描写了这四个童年片段,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桥》
一、心领神会,体会带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揪”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
2.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拥”可以换成“跑”吗?)
七、课文传真,读课文,完成填空。
1.老汉在的情况下,像一座山。在的情况下,他又像只豹子。表现了老汉的品质。
2.结尾处,老太太祭奠的丈夫和儿子分别是文中的和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为了表现老汉这一光辉的党员干部形象,课文大量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使描写 。我能各摘录其中的一句。
八、阅读平台。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咆哮: 势不可当。
2.“像泼。像倒。”短短四个字,构成了几句话?写出了什么?
3.“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是不是比喻句?(
4.文章把“山洪”比作了什么?写出了什么?
九、《杨氏之子》
1. 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 熟读课文,再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父不在,( 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 )孔指以示儿曰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
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 地方升起来海面上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的微云。忽然,海面上 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
五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 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练习题。学校班级姓名成绩。1 草原 1 草原 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满族人,被称为代表作有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本文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1 作者按照叙述,先描写再描写 作者最后,以简明有力 含义丰富的。2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3 三是 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 联欢 惜别,处处流露出...
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内阅读题 《牛和鹅》
天鹅触动跪下池塘脖子大概惹怒啄食胳臂欺负束缚助威顽皮。无缘无故挣脱无所谓况且。简介作家任大霖。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在书中作批注。1 怕鹅与不怕鹅,结果有什么不同?2 画出金奎叔叔的话。批注上你的理解。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就在这时候,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金奎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