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明天要远足》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睡、那”等 11 个生字和目字旁 1 个偏旁;
会写“才、明”等 4 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难点】会写“同、学”等字。
3、教学方法:讲读法、情境教学法。
4、课时安排:2课时。
5、教学准备:1.制作多**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事睡不着呢?
2.出示课题:明天要远足。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后齐读课题,要求词语连贯本的距离,不拖音。
3、学习生字“明”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明”,学生认读,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日”字在竖中线左边略偏上,“月”字竖撇起笔在竖中线,向左穿插。)
教师范写,强调笔顺,学生练习。
反馈评价:先展示优秀作品,评价与之前的书写要求一致;再出示部分有典型问题的书写,反馈后再次书写。
教师引导学生用“明”组词或造句。
4、教师:猜一猜,什么是“远足”?
5、提问:有个小朋友因为明天要远足,晚上都睡不着了, 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唤起他们类似的感受,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而且通过设置问题——“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味,并标出这首诗有几个小节。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多读几遍。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睡、那、海、真、老、师、吗、同、学、什、才、亮。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
小老师领读。
同桌互读。用“老师、同学”练习说话。
认识“目字旁”。
教师:演示一下“睡”的动作,眼皮一合睡着了。认识目字旁。拓展:你还知道带有目字旁的字吗?
设计意图】利用汉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
去拼音**车再读生字。
小游戏:找苹果。
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然后汇报,教师总结。
2)出示词语:地方、真的、说的、那么、什么、时候。
学生认读,发现每个词语都带有轻声,教师领读,指名学生读,学生齐读。
3)出示带有轻声词语的句子。
那地方的海,/ 真的像老师说的,/ 那么多种颜色吗?
那地方的云,/ 真的像同学说的,/ 那么洁白柔软吗?
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生练习朗读,读好问句的语气。
教师:你也能用上“吗”来问一问吗?
4)指导书写生字“才”。
1 学生认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 教师范写,强调笔顺及书写规则,学生书空。
3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评价。
4 学生用“才”练习组词或说一句话。
4. 自由练读小诗。
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本环节教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层层递进,识字与阅读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品读感悟。
1、分段指名读,读正确、流利。
2、交流:这首诗中,什么地方写得最有意思?
预设 1 :睡不着的动作:翻过来,翻过去。
想一想:你激动得睡不着觉,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的样子。
预设 2 :3 次叹气“唉——”
学生演一演叹气“唉”,表情生动。
教师:“唉——”这条长长的“尾巴”是什么意思呢?表示叹气的声音很长。
设计意图】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交流, 调动了他们说的欲望。
3、学生带着表情动作再读课文,读出“我”的心情。
四、课后小结,激发**。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很多生字词,感受到了小作者要去远足的兴奋、期盼的心情。小作者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在课时结束时,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本节课的内容,然后通过设疑“小作者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学生对下节课继续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1、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郎读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诗。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同、学、什、才、亮。
2、要去远足了,小作者兴奋激动地睡不着觉,那她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文做了铺垫。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想小作者睡不着时都想到了什么?
学生读完课文汇报,教师相机板书:睡不着海云。
2、学习第一小节。
1)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那”的反义词是“这”。引导学生用“那”说句子。
2)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多种颜色)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
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大海?学生看图说话(我看到了……的大海)。
其实大海还有很多种颜色呢,你们想亲自去海边看看吗?
3)学生再读第一节,读出大海的美和对大海的向往。
3、学习第2小节。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板书:洁白柔软)
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你会用其中一个词语说话吗?
4)相机指导朗读。
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人了!你能读出白云的美丽和这种兴奋的心情吗?
4、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借助**,充分引导学生想象感受“那地方的海”“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关键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与诗歌对话,感受远足的魅力,期待美好的生活。
三、练习说话,深入感悟。
1、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2、同学们,周末学校组织大家去远足,你们又会因为什么而睡不着觉呢?
学生先自己练习说(写下来)。然后全部交流评价。
课件出示填空式的诗歌:
明天要远足。
翻过来,唉——
睡不着。翻过去,唉——
睡不着。翻过来,翻过去,唉——
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歌内容,激发想象,仿照课文再说一说,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生字“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同”关键写好同字框,横平竖直框正,“口”字上沿顶横中线,避免重心下沉。“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9 明天要远足。
海 ——多种颜色。
睡不着 云 ——洁白柔软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是以 学生的成长 为题材编写的。文章的主题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兼具积极的情感教育因素,语言生动活泼,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本单元的教学,老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阅读上,指导学生读正确 读通顺 读出感情,读出感悟。本单元还安排了 语文园地七 1....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9 明天要远足 同步练习
9.明天要远足 同步练习 一 读拼音,写词语。r n c i m ng r t ng xu b t ng二 比一比,再组词。才 明 同学 寸 朋 周字 三 我会写反义词。来。黑 多。近。四 填一填。的白云 的大海。的白云 的大海。五 加一加,组成新字再组词。日 月。白 勺。六 课内阅读。翻过来,唉 ...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9 明天要远足
9明天要远足。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1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三个偏旁 目 耂 冂。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3.体会孩子远足前激动的心情。教学准备 大海的 字词卡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联系实际,谈话引入。1.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远足吗?...